《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韩翃

唐代   韩翃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
山川谁识龙蛇蛰,天地自迎风雨来。
柳放寒条秋已老,雁摇孤翼暮空回。
何人会得其中事,又被残花落日催。
分类: 抒情

作者简介(韩翃)

韩翃头像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韩翃 翻译、赏析和诗意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远离尘嚣,登上高山,欣赏自然景色的情景。作者在宁川香盖寺的壁上题下了这首诗。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寺庙的喜爱之情。作者登上高山,远离尘嚣,眼前的景色让他眼睛一亮。他为萧寺上的经台而感到怜爱,因为这里的山川景色是如此壮丽,但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这里的龙蛇蛰伏的景象。天地自然会迎接风雨的到来,而人们却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

诗中描绘了秋季的景色,柳树的寒条已经老了,雁群摇动着孤翼回归。这是秋天即将过去的象征。但是,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只能被残花和落日所催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变化,从中寻找人生的真谛。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领悟。

中文译文:

爱远登高尘眼开,
为怜萧寺上经台。
山川谁识龙蛇蛰,
天地自迎风雨来。
柳放寒条秋已老,
雁摇孤翼暮空回。
何人会得其中事,
又被残花落日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反思人生的意义和奥妙。诗中描绘了秋季的景色,柳树的寒条已经老了,雁群摇动着孤翼回归。这是秋天即将过去的象征。在这样的自然背景下,作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山川景色是如此壮丽,但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人们只能被残花和落日所催促,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认为人们往往无法真正理解世界的奥妙,只能被外界的环境所驱使。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领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韩翃 拼音读音参考

liú tí níng chuān xiāng gài sì bì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ài yuǎn dēng gāo chén yǎn kāi, wèi lián xiāo sì shàng jīng tái.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
shān chuān shuí shí lóng shé zhé,
山川谁识龙蛇蛰,
tiān dì zì yíng fēng yǔ lái.
天地自迎风雨来。
liǔ fàng hán tiáo qiū yǐ lǎo, yàn yáo gū yì mù kōng huí.
柳放寒条秋已老,雁摇孤翼暮空回。
hé rén huì de qí zhōng shì, yòu bèi cán huā luò rì cuī.
何人会得其中事,又被残花落日催。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专题为您介绍留题宁川香盖寺壁古诗,留题宁川香盖寺壁韩翃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韩翃著名诗词

《寒食/寒食日即事》 《宿石邑山中》 《宿石邑山中》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章台柳·寄柳氏》 《同题仙游观》 《送客贬五溪》 《赠李翼》 《送客之江宁》 《少年行》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送客还江东》

您也许还喜欢

《海上寄萧立》独孤及 《三月三日,自京到华阴,于水亭独酌,寄裴六、薛八》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独孤及 《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裴侍御》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独孤及 《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寄赠》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独孤及 《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独孤及 《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府》独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