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画》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断取沧州趣,移来六月天。
道人三昧力,变化只和铅。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惠崇画》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惠崇画》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断取沧州趣,移来六月天。
道人三昧力,变化只和铅。

中文译文:
抛开了沧州的景致,转移到了六月的天空。
修行者运用神奇的力量,变幻出铅笔绘画之美。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艺术的魅力以及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诗人王安石通过描绘一个画家的情景,展示了艺术创作的力量和魔力。诗中的"断取沧州趣"意味着画家抛开了现实世界的束缚,进入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空间。"移来六月天"则是指画家将自己的心境转移到了充满生机和美丽的六月天空中。接着诗中提到了"道人三昧力",暗指画家的修行和专注力,通过这种力量,画家能够创造出变幻莫测的艺术形象。最后一句"变化只和铅"表达了画家运用铅笔进行创作的技巧,以及通过这种简单的工具,实现了艺术的变化与创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艺术家的心境和创作过程,展示了艺术创作的神奇和变幻之处。诗人通过以画家为主角,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赞美。诗中的"断取沧州趣"和"移来六月天"形象地描述了画家在创作中超越现实的能力,以及通过艺术将自然美妙的景象引入自己的画作中的能力。"道人三昧力"则突出了画家专注和投入的状态,以及修行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变化只和铅"则展现了艺术家运用简单工具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的技巧和才华。

这首诗词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隐喻手法,将艺术创作的魅力和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表达了对艺术的赞美和对艺术家创作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启发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和欣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惠崇画》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huì chóng huà
惠崇画

duàn qǔ cāng zhōu qù, yí lái liù yuè tiān.
断取沧州趣,移来六月天。
dào rén sān mèi lì, biàn huà zhǐ hé qiān.
道人三昧力,变化只和铅。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惠崇画》专题为您介绍惠崇画古诗,惠崇画王安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王安石著名诗词

《元日》 《梅花/梅》 《伤仲永》 《泊船瓜洲》 《登飞来峰》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游褒禅山记》 《春夜》 《江上》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读孟尝君传》 《雨霖铃》

您也许还喜欢

《寄韩持国》王安石 《江口》王安石 《江亭晚眺》王安石 《疥》王安石 《离鄞至菁江东望》王安石 《聊行》王安石 《猎较诗》王安石 《临吴亭作》王安石 《灵山寺》王安石 《平甫如通州寄之》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