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
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分类: 定风波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头像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定风波》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定风波·野草闲花不当春》

野草闲花不当春,
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
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
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
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中文译文:

野草和随意生长的花朵并不代表春天的美丽,
而唯有杜鹃的歌声才是我熟悉的声音。
虚伪的世人言辞不如归回故乡安居,
梅雨季节,石榴花又引起了离愁的感触。
前殿上是朝廷的群臣,深宫中是宫廷的妃嫔,
红袍只是点缀,而万千红巾则是显眼的标志。
不要问我国家兴亡的责任是属于现在的哪位君主,
请倾听吧,在花前,我已是毫无尊严的样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描写野草、花朵和杜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虚伪与离愁的感慨。诗中的野草和随意生长的花朵象征着世俗的繁华和虚假的美丽,而杜鹃的歌声代表着真实和纯粹的情感。作者认为人们往往对虚伪的言辞追求,却忽略了真正的内心追求和回归本真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梅雨季节和石榴花,暗示了离愁和别离之情。梅雨季节常常使人心情黯然,而石榴花则象征着离别和离魂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离愁离别主题。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朝廷的群臣和宫廷的妃嫔,以及他们的服饰。红袍只是显眼的点缀,而红巾则是更为鲜明的标志。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权力和官场虚伪的批判,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真实和内心的自由。

最后两句“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无奈和对自身境遇的愤懑。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示,他已经沦为了一个毫无尊严的存在,在美丽的花前形象毁于一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对虚伪与离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真实和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权力和官场的批判,展现了作者独立思考和挣脱世俗束缚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定风波》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dìng fēng bō
定风波

yě cǎo xián huā bù dàng chūn, dù juān què shì jiù zhī wén.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mán dào bù rú guī qù zhù, méi yǔ, shí liú huā yòu shì lí hún.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qián diàn qún chén shēn diàn nǚ, zhě páo yì diǎn wàn hóng jīn.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mò wèn xīng wáng jīn jǐ zhǔ.
莫问兴亡今几主。
tīng qǔ, huā qián máo yǔ yǐ xiū rén.
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定风波·野草闲花不当春》辛弃疾专题为您介绍《定风波·野草闲花不当春》辛弃疾的诗词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诗意词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辛弃疾著名诗词

《青玉案·元夕》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清平乐·村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鹧鸪天·送人》 《一剪梅·中秋元月》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您也许还喜欢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 《贺新郎 赋琵琶》辛弃疾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辛弃疾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辛弃疾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辛弃疾 《阮郎归·山前风雨欲黄昏》辛弃疾 《最高楼·相思苦》辛弃疾 《柳梢青·莫炼丹难》辛弃疾 《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辛弃疾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