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野人日日献花来,只倩渠侬取意栽。
高下参差无次序,要令不似俗亭台。
分类: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头像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即事》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即事》

野人日日献花来,
只倩渠侬取意栽。
高下参差无次序,
要令不似俗亭台。

中文译文:
乡野之人每日献上鲜花,
只希望你能够栽种并领会其中的意义。
花朵的高低错落无序,
意在使其与寻常的亭台不同。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描绘了一位乡野之人日复一日地献上鲜花,并希望收花者能够明白其中的深意。诗中提到花朵的高低错落无序,意在追求与寻常的亭台不同的境界。

赏析:
《即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场景。诗中的野人代表了普通人,通过日复一日地献上鲜花,表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收花者则象征了那些能够欣赏和理解这份美的人。诗中的“高下参差无次序”表明作者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尘世俗物的境界,不拘泥于传统的规矩和次序,而要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美。通过这样的描写,辛弃疾表达了他对真正的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束缚的反叛态度。

整首诗结构简洁明快,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律感。通过简单的描写和对比,辛弃疾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思。这首诗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由创作和个性表达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即事》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jí shì
即事

yě rén rì rì xiàn huā lái, zhǐ qiàn qú nóng qǔ yì zāi.
野人日日献花来,只倩渠侬取意栽。
gāo xià cēn cī wú cì xù, yào lìng bù shì sú tíng tái.
高下参差无次序,要令不似俗亭台。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即事》专题为您介绍即事古诗,即事辛弃疾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辛弃疾著名诗词

《青玉案·元夕》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清平乐·村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鹧鸪天·送人》 《一剪梅·中秋元月》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您也许还喜欢

《即事》辛弃疾 《千年调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辛弃疾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辛弃疾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 《乌夜啼·人言我不如公》辛弃疾 《浪淘沙 山寺夜半闻钟》辛弃疾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 《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辛弃疾 《鹊桥仙 己酉山行书所见》辛弃疾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