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 梅尧臣

宋代   梅尧臣
我来自楚君自吴,相遇泛波衔舳舻。
时时举酒共笑乐,莫问罂盎有与无。
醉忆曩同吾永叔,倒冠落佩来西都。
是时豪快不顾俗,留守赠榼少尹俱。
高吟持去拥鼻学,雅阕付唱纤腰妹。
山东腐儒漫侧目,洛下才子争归趋。
自兹离散二十载,不复更有一日娱。
如今旧友已无几,岁晚得子欣为徒。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来自楚国,你来自吴国,我们在江上相遇,乘船泛波前行。我们时常举起酒杯,共同欢笑快乐,不要问酒杯里有多少酒。醉酒时,我回忆起与我永叔一起饮酒的时光,他倒下的冠冕和掉落的佩饰都留在了西京。那时候,我们豪爽无拘束,不顾世俗的眼光,留守的朋友们送给我们酒榼和少尹的官帽。我高声吟唱,拥鼻而学,你优雅地唱起了纤腰妹的雅阕。山东的腐儒们嘲笑我们,洛阳的才子们争相归趋。从那时起,我们分别二十年,再也没有一天能够欢聚。如今,旧友已经寥寥无几,晚年得到了儿子的欢喜,他成为了我的徒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王正仲在四月二十七日相聚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描写饮酒、回忆过去的场景,表达了豪爽不拘束的情感。作者与王正仲在西京相聚,留守的朋友们送来酒榼和官帽,展现了友情的深厚。然而,时光流转,二十年过去了,旧友已经寥寥无几,只有晚年得到儿子的欢喜,作者感慨万分。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和逝去时光的思考和怀念。通过描绘饮酒的场景和回忆过去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豪爽不拘束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sì yuè èr shí qī rì yǔ wáng zhèng zhòng yǐn
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

wǒ lái zì chǔ jūn zì wú, xiāng yù fàn bō xián zhú lú.
我来自楚君自吴,相遇泛波衔舳舻。
shí shí jǔ jiǔ gòng xiào lè, mò wèn yīng àng yǒu yǔ wú.
时时举酒共笑乐,莫问罂盎有与无。
zuì yì nǎng tóng wú yǒng shū, dǎo guān luò pèi lái xī dōu.
醉忆曩同吾永叔,倒冠落佩来西都。
shì shí háo kuài bù gù sú, liú shǒu zèng kē shǎo yǐn jù.
是时豪快不顾俗,留守赠榼少尹俱。
gāo yín chí qù yōng bí xué, yǎ què fù chàng xiān yāo mèi.
高吟持去拥鼻学,雅阕付唱纤腰妹。
shān dōng fǔ rú màn cè mù, luò xià cái zǐ zhēng guī qū.
山东腐儒漫侧目,洛下才子争归趋。
zì zī lí sàn èr shí zài, bù fù gèng yǒu yī rì yú.
自兹离散二十载,不复更有一日娱。
rú jīn jiù yǒu yǐ wú jǐ, suì wǎn dé zi xīn wèi tú.
如今旧友已无几,岁晚得子欣为徒。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专题为您介绍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古诗,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梅尧臣著名诗词

《鲁山山行》 《陶者》 《苏幕遮·草》 《东溪》 《考试毕登铨楼》 《金山寺》 《汝坟贫女》 《春寒》 《石兰》 《逢牧》 《悼亡三首》 《红梅》

您也许还喜欢

《泗州郡圃四照堂》梅尧臣 《宋次道得广南金橘为饷且有诗因和酬》梅尧臣 《宋次道家摘宝相花归清平里》梅尧臣 《宋中道失小女戏宽之》梅尧臣 《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梅尧臣 《送白秀才福州省亲》梅尧臣 《送毕郎中提点淮南茶场》梅尧臣 《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梅尧臣 《送长陵清辨师归宁》梅尧臣 《送晁殿丞郑州签判》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