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三二室道》 梅尧臣

宋代   梅尧臣
度岭失群山,千峰出天际。
方欣左右看,屡改萦回势。
胜事谁与同,芬然有兰蕙。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三二室道》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三二室道》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度过岭后失去了群山的踪影,千峰耸立入云天。我欣赏左右的景色,不断改变的曲折形态。胜景之美,无人能与我同享,我心中充满了兰花和兰草的芬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游览嵩山时的所见所感。作者度过山岭后,眼前的群山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峰耸立入云的壮丽景象。作者欣赏着周围的景色,不断变化的山势给他带来了无尽的惊喜。然而,这样的胜景只有作者一个人能够欣赏,他心中充满了兰花和兰草的芬芳,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喜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心境。通过描写山势的变化和景色的美丽,诗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无穷的魅力。同时,诗人通过"胜事谁与同"的表达,强调了这样美景的独特性,只有作者能够真正领略到其中的美妙。最后,诗人以兰花和兰草的芬芳来象征内心的宁静和喜悦,表达了他在这美景中所感受到的满足和愉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嵩山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美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喜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三二室道》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tóng yǒng shū zǐ cōng yóu sōng shān fù shí èr tí qí sān èr shì dào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三二室道

dù lǐng shī qún shān, qiān fēng chū tiān jì.
度岭失群山,千峰出天际。
fāng xīn zuǒ yòu kàn, lǚ gǎi yíng huí shì.
方欣左右看,屡改萦回势。
shèng shì shuí yǔ tóng, fēn rán yǒu lán huì.
胜事谁与同,芬然有兰蕙。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三二室道》专题为您介绍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三二室道古诗,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三二室道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梅尧臣著名诗词

《鲁山山行》 《陶者》 《苏幕遮·草》 《东溪》 《考试毕登铨楼》 《金山寺》 《汝坟贫女》 《春寒》 《石兰》 《逢牧》 《悼亡三首》 《红梅》

您也许还喜欢

《涂次寄罗道济》梅尧臣 《涂山》梅尧臣 《晚得菖蒲》梅尧臣 《晚归闻韩子华见访》梅尧臣 《晚日》梅尧臣 《晚坐北轩望昭亭山》梅尧臣 《王殿丞赴莫州日就余求钓竿数茎以往今因其使》梅尧臣 《王平甫惠画水卧屏》梅尧臣 《王屋高送王屋知县孙秘丞》梅尧臣 《望芒砀山》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