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洛中寒食》 梅尧臣

宋代   梅尧臣
西洛逢寒食,依依似昔年。
千门方禁火,九野自生烟。
飘泊梨花雨,追随杏叶鞯。
游人莫惜醉,风景满伊川。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再至洛中寒食》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再至洛中寒食》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再次来到洛阳城,感叹洛阳的寒食节景象,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洛阳美景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西洛逢寒食,依依似昔年。
千门方禁火,九野自生烟。
飘泊梨花雨,追随杏叶鞯。
游人莫惜醉,风景满伊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洛阳的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洛阳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洛阳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的“西洛逢寒食”意味着作者再次来到洛阳城,感叹洛阳的寒食节景象。这里的“西洛”指的是洛阳城,而“寒食”是指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会禁火、踏青祭祖。

接着,诗中描述了洛阳城内外的景色。诗句“千门方禁火,九野自生烟”表达了整个城市禁火的景象,形容了洛阳城内千家万户都禁止生火,而城外的乡野却自然而然地升起了炊烟。这种景象使人感受到了洛阳城内外的寒食氛围。

然后,诗中出现了“飘泊梨花雨,追随杏叶鞯”这样的描写,通过梨花雨和杏叶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洛阳美景的赞美。梨花雨和杏叶鞯都是洛阳的特色景观,梨花雨指的是梨花飘落如雨的景象,杏叶鞯则是指杏树的叶子随风飘舞的景象。这些景色使得洛阳的风景更加美丽动人。

最后,诗中以“游人莫惜醉,风景满伊川”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游人的劝诫。作者希望游人们不要吝啬享受美景,尽情畅饮,让自己沉醉于洛阳的美景之中。伊川是洛阳的一条河流,这里用来象征整个洛阳的美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洛阳寒食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洛阳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景色描写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洛阳城内外的寒食氛围和美丽景色。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再至洛中寒食》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zài zhì luò zhōng hán shí
再至洛中寒食

xī luò féng hán shí, yī yī shì xī nián.
西洛逢寒食,依依似昔年。
qiān mén fāng jìn huǒ, jiǔ yě zì shēng yān.
千门方禁火,九野自生烟。
piāo bó lí huā yǔ, zhuī suí xìng yè jiān.
飘泊梨花雨,追随杏叶鞯。
yóu rén mò xī zuì, fēng jǐng mǎn yī chuān.
游人莫惜醉,风景满伊川。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再至洛中寒食》专题为您介绍再至洛中寒食古诗,再至洛中寒食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梅尧臣著名诗词

《鲁山山行》 《陶者》 《苏幕遮·草》 《东溪》 《考试毕登铨楼》 《金山寺》 《汝坟贫女》 《春寒》 《石兰》 《逢牧》 《悼亡三首》 《红梅》

您也许还喜欢

《早发大信口》梅尧臣 《赠江宁王高士》梅尧臣 《赠刘谋合副》梅尧臣 《赠裴直讲水梨二颗言太戡答吴柑三颗以为多走》梅尧臣 《赠张伯益》梅尧臣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二洛州》梅尧臣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三潜溪》梅尧臣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一伊川》梅尧臣 《张子野赴官郑州》梅尧臣 《昭亭潭上别》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