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秘校见访》 梅尧臣

宋代   梅尧臣
文学儒家子,儒本通天人。
蠨蛸尚先喜,吾党何迷津。
津亭一相过,不笑复不嚬。
应此识恬泊,曾匪慢尔宾。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赵秘校见访》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赵秘校见访》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文学儒家子,儒本通天人。
蠨蛸尚先喜,吾党何迷津。
津亭一相过,不笑复不嚬。
应此识恬泊,曾匪慢尔宾。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和儒家思想的热爱,以及对当时社会迷失方向的思考。诗中提到了蠨蛸,这是一种小虫子,喜欢先行,而作者的同党却迷失了方向。在津亭相遇时,作者既不笑也不皱眉,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作者认为应该认识到恬淡宁静的重要性,而不是傲慢自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文学和儒家思想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见解。诗中的蠨蛸象征着追求进取的精神,而作者的同党却迷失了方向,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惑和迷茫。津亭相遇时,作者既不笑也不皱眉,表达了他超脱尘世的态度,认为应该追求恬淡宁静的生活。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文学、儒家思想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恬淡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迷失的忧虑。它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秘校见访》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zhào mì xiào jiàn fǎng
赵秘校见访

wén xué rú jiā zǐ, rú běn tōng tiān rén.
文学儒家子,儒本通天人。
xiāo shāo shàng xiān xǐ, wú dǎng hé mí jīn.
蠨蛸尚先喜,吾党何迷津。
jīn tíng yī xiāng guò, bù xiào fù bù pín.
津亭一相过,不笑复不嚬。
yīng cǐ shí tián pō, céng fěi màn ěr bīn.
应此识恬泊,曾匪慢尔宾。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赵秘校见访》专题为您介绍赵秘校见访古诗,赵秘校见访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梅尧臣著名诗词

《鲁山山行》 《陶者》 《苏幕遮·草》 《东溪》 《考试毕登铨楼》 《金山寺》 《汝坟贫女》 《春寒》 《石兰》 《逢牧》 《悼亡三首》 《红梅》

您也许还喜欢

《志来上人寄示酴醾花并压砖茶有感》梅尧臣 《中秋新霁壕水初满自城东隅泛舟回谢公命赋》梅尧臣 《种碧映山红於新坟》梅尧臣 《重过南园》梅尧臣 《重送》梅尧臣 《重送袁世弼》梅尧臣 《舟中遇雪》梅尧臣 《祝熙载赴任东阳》梅尧臣 《啄木》梅尧臣 《自感二首》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