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 梅尧臣

宋代   梅尧臣
太平无战阵,汉卒久生骄。
金甲不曾擐,犀弓应自调。
嗟为燎原火,终作覆巢枭。
若使威刑立,三军岂敢嚣。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兵》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兵》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争的现实和对战争的思考,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警示。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太平时期没有战争的阵势,
汉朝的士兵久经战斗而骄傲。
金甲从未穿戴过,
犀牛弓应该自行调整。
唉,战争就像燎原之火,
最终会导致巢穴倾覆。
如果威严和刑罚确立起来,
三军又怎敢嚣张。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思。诗人通过对太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诗中提到的金甲和犀牛弓是战争中的象征物,它们的缺失和不使用,暗示了对和平的追求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他描述了太平时期没有战争的阵势,暗示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其次,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思考,警示人们战争的破坏力。他提到战争会像燎原之火一样蔓延,最终导致巢穴倾覆,这是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的警示。
最后,诗人通过对威严和刑罚的想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他认为如果威严和刑罚确立起来,三军就不会嚣张,这是对战争中人性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警示,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兵》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bīng

tài píng wú zhàn zhèn, hàn zú jiǔ shēng jiāo.
太平无战阵,汉卒久生骄。
jīn jiǎ bù céng huàn, xī gōng yīng zì diào.
金甲不曾擐,犀弓应自调。
jiē wèi liáo yuán huǒ, zhōng zuò fù cháo xiāo.
嗟为燎原火,终作覆巢枭。
ruò shǐ wēi xíng lì, sān jūn qǐ gǎn xiāo.
若使威刑立,三军岂敢嚣。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兵》专题为您介绍兵古诗,兵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梅尧臣著名诗词

《鲁山山行》 《陶者》 《苏幕遮·草》 《东溪》 《考试毕登铨楼》 《金山寺》 《汝坟贫女》 《春寒》 《石兰》 《逢牧》 《悼亡三首》 《红梅》

您也许还喜欢

《泊徐城寄杜挺之王平甫》梅尧臣 《采杞》梅尧臣 《采石怀古》梅尧臣 《倡妪叹》梅尧臣 《丞相二章》梅尧臣 《丞相二章》梅尧臣 《迟月》梅尧臣 《初闻蛙》梅尧臣 《除夜雪》梅尧臣 《春日东斋》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