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武元衡

唐代   武元衡
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
分类:

作者简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武元衡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中文译文:在资圣寺,贲法师主持了一个晚春茶会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春的茶会,诗人主要表达了对禅宗境界和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静谧的虚室和内心的宁静,与大自然的相互交融,表达了自己对禅修境界的追求。

赏析:首句“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描述了静谧的虚室,以及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觉悟。第二句“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利用对雨后禅庭的描写,表达了与自然的融合,同时以莲花为象征,展示了世间万物的美好。第三句“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表达了茶会与大自然共同构成的美好时刻,也暗示了人与天地与灵性的相互连接。最后一句“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思考,追问了如何离开纷扰的世界,找到一条通往解脱之路。

整首诗通过对虚室、自然、茶会及禅修境界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禅修境界的向往与思考,传达了一种追求宁静与解脱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武元衡 拼音读音参考

zī shèng sì bēn fǎ shī wǎn chūn chá huì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xū shì zhòu cháng yǎn, xīn yuán zhī wù kōng.
虚室昼常掩,心源知悟空。
chán tíng yī yǔ hòu, lián jiè wàn huā zhōng.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
shí jié liú fāng mù, rén tiān cǐ huì tóng.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bù zhī fāng biàn lǐ, hé lù chū fán lóng.
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专题为您介绍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古诗,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武元衡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武元衡著名诗词

《春兴》 《长安春望》 《赠佳人》 《赠道者(一作赠送)》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秋思》 《出塞作》 《代佳人赠张郎中》 《登阖闾古城》 《寒食下第》 《归燕》 《行路难》

您也许还喜欢

《慈恩寺起上人院》武元衡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武元衡 《酬韩弇归崖见寄》武元衡 《河东赠别炼师》武元衡 《秋日将赴江上,杨弘微时任凤翔,寄诗别》武元衡 《夏与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武元衡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武元衡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武元衡 《送严侍御》武元衡 《酬元十二》武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