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绍兴张耆年教授之永嘉学官》 曾几

宋代   曾几
海内孤寒士,江头独冷官。
胡为涉修阻,不肯近长安。
蠲纸无留笔,生枝不带酸。
名山天下少,行矣雪消残。
分类:

作者简介(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送绍兴张耆年教授之永嘉学官》曾几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送绍兴张耆年教授之永嘉学官》是宋代曾几所作,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内孤寒士,江头独冷官。
胡为涉修阻,不肯近长安。
蠲纸无留笔,生枝不带酸。
名山天下少,行矣雪消残。

诗意:
这位孤独而寒冷的士人,身在江头寂寞担任低级官职。
为什么不愿意涉足修身之路,不愿接近长安(指朝廷权力所在地)。
他不爱纸上留下文字,也不带着埋怨的思绪。
世间名山名士很少,如今他已行走,雪消残留。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一个孤寒士人的送别之情。诗人描述了这位士人独自在江边担任官职的情景,他拒绝了修身的机会,也不愿意接近长安,这表明他对权力和名利不感兴趣。他不留下文字,也没有怨尤之心,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最后,诗人指出在世人眼中,名山和名士都很少见,而这位士人已经离开,留下的痕迹也将会消失。

整首诗词运用了简洁的语言,通过对士人的描写和对名利的态度表达,表现了作者对于超然世俗的追求。同时,通过对名山和名士的稀少描绘,诗人也反衬了这位士人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整首诗抒发了对士人的敬重和祝福,也传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内心自由和超脱尘世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绍兴张耆年教授之永嘉学官》曾几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shào xīng zhāng qí nián jiào shòu zhī yǒng jiā xué guān
送绍兴张耆年教授之永嘉学官

hǎi nèi gū hán shì, jiāng tóu dú lěng guān.
海内孤寒士,江头独冷官。
hú wéi shè xiū zǔ, bù kěn jìn cháng ān.
胡为涉修阻,不肯近长安。
juān zhǐ wú liú bǐ, shēng zhī bù dài suān.
蠲纸无留笔,生枝不带酸。
míng shān tiān xià shǎo, xíng yǐ xuě xiāo cán.
名山天下少,行矣雪消残。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绍兴张耆年教授之永嘉学官》专题为您介绍送绍兴张耆年教授之永嘉学官古诗,送绍兴张耆年教授之永嘉学官曾几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曾几著名诗词

《三衢道中》 《苏秀道中》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寓居吴兴》 《重阳》 《郑侍郎家瑞香花盛开而未尝戏赠二首》 《郑侍郎家瑞香花盛开而未尝戏赠二首》 《郑深道饯曾宏甫台州之行见招风雨不能度溪桥》 《张子公招饭灵感院》 《赠疏山清老》 《曾宏甫饷溪山堂南坡胯新茶》 《曾宏甫见招看海棠而郡城新有更初阖扉之令予》

您也许还喜欢

《苏秀道中大雨》曾几 《题徐子礼自觉斋时子礼为江阴抱麾之行》曾几 《题张彥实舍人墓下涌泉亭》曾几 《挽石参议》曾几 《王履道左丞见访》曾几 《闻降湖北提盐》曾几 《吴傅朋出游丝书求诗》曾几 《消梅花》曾几 《谢柳全叔县丞寄高丽松花》曾几 《谢人送壑源绝品云九重所赐也》曾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