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杂咏七首》 晁补之
未说兴圩灌田事,且还歌吹旧扬州。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扬州杂咏七首》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扬州杂咏七首》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舶商不入古盐沟,
疏凿才争土一抔。
未说兴圩灌田事,
且还歌吹旧扬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古代扬州的繁荣景象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景。诗人首先提到了舶商(指船上的商人)没有进入古代的盐沟(指扬州的盐业重镇),而是争相在新开垦的土地上进行农耕。他还提到了兴圩灌田的事情,意味着扬州的农业发展和灌溉工程的兴盛。最后,诗人回忆起了旧时扬州的歌吹之声,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怀念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扬州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繁荣兴盛的城市景象。舶商不再光顾古盐沟,而是投身于新的土地开垦和农耕活动中,这体现了当时扬州农业的兴盛和经济发展的蓬勃。诗中提到的兴圩灌田事,进一步强调了扬州的农业繁荣和灌溉工程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歌吹旧扬州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和对城市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扬州的繁荣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的关注。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写和对过去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扬州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城市发展的期望。这首诗词既是对扬州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人们努力开拓新土地、追求进步的致敬。
《扬州杂咏七首》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yáng zhōu zá yǒng qī shǒu
扬州杂咏七首
bó shāng bù rù gǔ yán gōu, shū záo cái zhēng tǔ yī póu.
舶商不入古盐沟,疏凿才争土一抔。
wèi shuō xìng wéi guàn tián shì, qiě hái gē chuī jiù yáng zhōu.
未说兴圩灌田事,且还歌吹旧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