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区村与无斁别》 晁补之

宋代   晁补之
十年投分皆卿相,四海论心只弟昆。
老忆躬耕困随牒,春风挥泪栗区村。
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头像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栗区村与无斁别》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栗区村与无斁别》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年投分皆卿相,
四海论心只弟昆。
老忆躬耕困随牒,
春风挥泪栗区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外任职十年,与朝廷的重要官员们共同分担着国家的重任,而他们心灵的交流却只限于亲如兄弟的昆弟关系。回忆起过去自己艰苦的耕作生活,诗人不禁泪如春风般流淌,对栗区村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己在朝廷工作的经历以及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首句“十年投分皆卿相”,描绘了诗人在朝廷工作十年的辛勤付出,并与其他重要官员们共同肩负着国家的责任。第二句“四海论心只弟昆”,表达了诗人与这些官员们之间亲如兄弟的情谊,彼此心意相通。

接下来的两句“老忆躬耕困随牒,春风挥泪栗区村”则是诗人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的艰苦劳作,用“老忆躬耕”一词表现了他对劳动的珍视和对农田的眷恋。而“困随牒”则暗示了他因为工作而离开家乡的困境。最后一句“春风挥泪栗区村”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如同春风一般温暖而悲伤。

整首诗词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家乡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晁补之以简练而深情的笔触,传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个人奉献和牺牲的理解和感慨。同时,诗中显露出对友谊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反思。这首诗词在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上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是宋代晁补之的代表作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栗区村与无斁别》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lì qū cūn yǔ wú yì bié
栗区村与无斁别

shí nián tóu fēn jiē qīng xiàng, sì hǎi lùn xīn zhǐ dì kūn.
十年投分皆卿相,四海论心只弟昆。
lǎo yì gōng gēng kùn suí dié, chūn fēng huī lèi lì qū cūn.
老忆躬耕困随牒,春风挥泪栗区村。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栗区村与无斁别》专题为您介绍栗区村与无斁别古诗,栗区村与无斁别晁补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晁补之著名诗词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摸鱼儿·东皋寓居》 《盐角儿·亳社观梅》 《少年游》 《忆少年(别历下)》 《失调名》 《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 《临江仙·信州作》 《金凤钩·送春》 《临江仙·春景》 《凤凰台上忆吹箫》 《御街行》

您也许还喜欢

《鲁直复以诗送茶云愿君饮此勿饮酒次韵》晁补之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六生年不满百》晁补之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四冉冉孤生竹》晁补之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一西北有高楼》晁补之 《栖贤寺三峡桥》晁补之 《千秋岭上》晁补之 《琴中宫调辞》晁补之 《秋夜古风》晁补之 《秋竹》晁补之 《求仁复示怨句次韵》晁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