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苏辙

宋代   苏辙
掖垣初罢斧斤响,栋宇犹闻松桂香。
江海蹔来俱野客,云霄并直愧华堂。
月明似与人迹远,风细微闻禁漏长。
谏草未成眠未稳,始知天上极清凉。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掖垣初罢斧斤响,
栋宇犹闻松桂香。
江海蹔来俱野客,
云霄并直愧华堂。
月明似与人迹远,
风细微闻禁漏长。
谏草未成眠未稳,
始知天上极清凉。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苏辙在离开朝廷后的感慨和思考。掖垣(指宫殿的围墙)初罢,斧斤的声音渐渐停止,但是栋宇之间仍然弥漫着松桂的香气。江海之间有时会出现一些野外的游人,云霄中有些人直接飞向天空,这让苏辙觉得自己在华堂中愧不如他们。明亮的月光似乎与人的痕迹遥远,微风细细地吹过禁漏的声音很长。苏辙在写诗草时还没有入眠,心绪未能平静,才知道天上的清凉是何等的高远。

赏析:
这首诗词以凄美的语言描绘了苏辙离开官场后的心情感受。他离开了政治权力的中心,感觉到宫廷的喧嚣已经远离,宫墙内的斧斤声也停止了,但依然可以闻到松桂的香气,这是他对宫廷的回忆。江海之间的游客和飞上云霄的人们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状态,与苏辙在宫堂中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令他愧疚。月亮的明亮和微风的细腻传达出宁静和幽静的氛围,使苏辙感受到了天上的清凉和宁静,这让他认识到离开政治权力所带来的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苏辙离开官场后的内心感受和思考。他在政治权力的束缚下感到压抑,而自然界的宁静和自由则成为他心灵的寄托。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语言简练,展示了苏辙的独特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对内心追求的关注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hòu shěng chū chéng zhí sù chéng zǐ zhān èr shǒu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yè yuán chū bà fǔ jīn xiǎng, dòng yǔ yóu wén sōng guì xiāng.
掖垣初罢斧斤响,栋宇犹闻松桂香。
jiāng hǎi zàn lái jù yě kè, yún xiāo bìng zhí kuì huá táng.
江海蹔来俱野客,云霄并直愧华堂。
yuè míng shì yú rén jī yuǎn, fēng xì wēi wén jìn lòu zhǎng.
月明似与人迹远,风细微闻禁漏长。
jiàn cǎo wèi chéng mián wèi wěn, shǐ zhī tiān shàng jí qīng liáng.
谏草未成眠未稳,始知天上极清凉。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专题为您介绍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古诗,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苏辙 《苦雨》苏辙 《春雪》苏辙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十日南归马上口占呈同事》苏辙 《读史》苏辙 《次韵子瞻送陈睦龙图出守潭州》苏辙 《秋雨》苏辙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梁山泊见荷》苏辙 《除夜》苏辙 《除夜》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