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苏辙

宋代   苏辙
吾兄昔在朝,屡欲请会稽。
誓将老阳羡,洞天隐苍崖。
时事乃大谬,宁复守此怀。
区区芥子中,岂有两须弥。
举眼即见兄,何者为别离。
尻舆驾神马,孰为策与羁。
弭节过蓬莱,海波看增亏。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所作,题为《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描述了苏辙对兄弟分离、时事纷扰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的兄弟曾在朝廷任职,多次想去会稽地方。发誓要在阳羡老去,隐居在苍崖的洞天里。然而时事变幻莫测,宁愿继续保持内心的怀念。在这微不足道的世间,怎会有两座无边无际的须弥山。抬头望去,却只能看到兄弟,何谈别离之苦。那神马拉着轿车,哪个是束缚,哪个是自由?放下束缚,经过蓬莱仙山,海浪看起来更加凄凉。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兄弟分离和时事纷扰的思考和感慨。作者的兄弟曾在朝廷任职,但因为某种原因与他分离,作者怀念兄弟并想与他重聚。然而,作者意识到世事多变,宁愿保持内心的怀念,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摇。作者用比喻的方式表示,世事纷繁犹如芥子一般微小,而兄弟之情却如两座须弥山般巍峨壮阔。作者思念兄弟,希望能与他再次相聚,同时对现实的束缚和自由的追求也进行了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比喻,如兄弟之情如须弥山,时事如芥子,海浪的增减等,增加了诗的意境和表现力。整首诗的情感流露出浓厚的禅意,表达了对世事变幻和兄弟分离的思考。作者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了一颗宁静的心,希望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这种对内心追求的思考和对兄弟之情的怀念,使得诗中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哲理的深度,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hé zi zhān hé táo yuān míng zá shī shí yī shǒu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wú xiōng xī zài cháo, lǚ yù qǐng kuài jī.
吾兄昔在朝,屡欲请会稽。
shì jiāng lǎo yáng xiàn, dòng tiān yǐn cāng yá.
誓将老阳羡,洞天隐苍崖。
shí shì nǎi dà miù, níng fù shǒu cǐ huái.
时事乃大谬,宁复守此怀。
qū qū jiè zǐ zhōng, qǐ yǒu liǎng xū mí.
区区芥子中,岂有两须弥。
jǔ yǎn jí jiàn xiōng, hé zhě wèi bié lí.
举眼即见兄,何者为别离。
kāo yú jià shén mǎ, shú wèi cè yǔ jī.
尻舆驾神马,孰为策与羁。
mǐ jié guò péng lái, hǎi bō kàn zēng kuī.
弭节过蓬莱,海波看增亏。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专题为您介绍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古诗,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苏辙 《九日三首》苏辙 《九日三首》苏辙 《九日三首》苏辙 《九日三首》苏辙 《九日三首》苏辙 《九日三首》苏辙 《九日三首》苏辙 《九日三首》苏辙 《九日三首》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