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六咏》 苏辙

宋代   苏辙
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
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
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寓居六咏》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寓居六咏》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
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
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苏辙在乡间居住的六个景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自己的感慨,反映了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离乡背井的痛苦之情。

赏析:
首节描述了一棵榴树,它虽然生长得相对柔弱,但依然挺立着。榴树在旁边插植着一些竹子,形成了一种强弱对比的景象。这个景象可以理解为苏辙自己在异乡的境遇,虽然感到脆弱,但仍然努力支撑着自己。

第二节描述了一块封住根部的石头,这块石头旋转着,上面还开着花。这里可以将石头比喻为苏辙,封根的意象暗示他被困在了异地,但他仍然能够开出花朵,也就是发表优秀的作品。

第三节表达了苏辙对于扶持物的感激之情,他感谢这些扶持物(可能是指友情、家庭等)使他能够顺利地成家立业。

最后一节表现了苏辙对故国田园的思念,他提出了一个反问:既然故国的田园景色有限,为什么还要悲叹离开故园而漂泊在海外呢?这句话表达了苏辙对于离乡背井的痛苦和对家乡的眷恋。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苏辙对于离乡背井的痛苦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寓居六咏》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yù jū liù yǒng
寓居六咏

ruò liú shēng yǎn rǎn, chā zhú qiáng zhī chā.
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
xuán dié fēng gēn shí, néng kāi zhe zi huā.
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fú chí wù suì xìng, zhuì jī wǒ chéng jiā.
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
gù guó tián yuán shǎo, hé xū hèn hǎi yá.
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寓居六咏》专题为您介绍寓居六咏古诗,寓居六咏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寓居六咏》苏辙 《寓居六咏》苏辙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苏辙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苏辙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望云楼》苏辙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二乐榭》苏辙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溪光亭》苏辙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寒芦港》苏辙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泛清河》苏辙 《雪中会饮李倅钧东轩三绝》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