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麦二首》 苏辙

宋代   苏辙
三界人家多鲜福,一时蚕麦得难兼。
锄耰已愧非吾力,汤火尤惊取不廉。
贵客争夸火浣布,贫家粗有水精盐。
薄衫冷面消长夏,扪腹当知百不堪。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蚕麦二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蚕麦二首》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界人家多鲜福,
一时蚕麦得难兼。
锄耰已愧非吾力,
汤火尤惊取不廉。
贵客争夸火浣布,
贫家粗有水精盐。
薄衫冷面消长夏,
扪腹当知百不堪。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宋代社会的现实困境和对比。诗中提到了三界人家,指的是世间的各种家庭,包括富贵之家和贫苦之家。这些家庭都有各自的鲜福,即各种美好的事物和享受。然而,在一时之间,蚕麦这种农作物得到的关注却很少。蚕麦是指养蚕和种植麦子,它们都是贫苦人家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

诗中提到了锄耰,指的是农民的农具,意味着农民已经尽力努力,但是仍然难以同时兼顾养蚕和种植麦子。汤火代表了贵族家庭的生活,他们以高档的火浣布为自豪,火浣布是指用火烘烤后细腻柔软的织物。相比之下,贫苦人家只能使用粗糙的水精盐来维持生活,这是一种简单粗糙的食物调料。

最后两句描述了贫苦人家的困境。他们身上穿着薄衫,面对着寒冷的冬季,而且面对着长夏的酷暑也无法消解。扪腹表示深感悲苦,百不堪意味着种种无法承受之事。

赏析:
《蚕麦二首》通过对三界人家的描绘,展现了宋代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贵族家庭享受着奢华和美好,而贫苦人家却面临着生活的艰辛和困难。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火浣布和水精盐的描述,突显了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差异。

诗中的蚕麦象征了勤劳的农民阶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但仍然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对贫苦人家的同情。这首诗通过对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的揭示,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反映了苏辙对社会公平的思考和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蚕麦二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án mài èr shǒu
蚕麦二首

sān jiè rén jiā duō xiān fú, yī shí cán mài dé nán jiān.
三界人家多鲜福,一时蚕麦得难兼。
chú yōu yǐ kuì fēi wú lì, tāng huǒ yóu jīng qǔ bù lián.
锄耰已愧非吾力,汤火尤惊取不廉。
guì kè zhēng kuā huǒ huàn bù, pín jiā cū yǒu shuǐ jīng yán.
贵客争夸火浣布,贫家粗有水精盐。
báo shān lěng miàn xiāo cháng xià, mén fù dāng zhī bǎi bù kān.
薄衫冷面消长夏,扪腹当知百不堪。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蚕麦二首》专题为您介绍蚕麦二首古诗,蚕麦二首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藏菜》苏辙 《迟往泉店杀麦》苏辙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一遗老斋》苏辙 《初到陈州二首》苏辙 《初得南园》苏辙 《春旱弥月郡人取水邢山二月五日水入城而雨》苏辙 《次迟韵二首》苏辙 《次迟韵二首》苏辙 《次远韵齿痛》苏辙 《次韵发运路昌衡淮南见山堂》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