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食茅栗》 苏辙

宋代   苏辙
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王适食茅栗》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次韵王适食茅栗》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相从万里试南餐,
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
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
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
夜来弹剑似冯驩。

中文译文:
一同来自万里之外,品尝南方的美食,
对着案桌长时间思念着苜蓿盘。
山里的栗子满篮子,有白的也有黑的,
村庄里的醪酒入口半甜半酸。
常听说牛尾肉美味,却未曾尝试过,
私下比较起鸡头肉的滋味,心中仍有不安。
故乡的霜蓬果实大如碗,
夜晚来临时,弹剑之间仿佛是冯驩的身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写给王适的韵诗。诗中描绘了作者与王适一起品尝南方美食的场景。他们相距万里,却能一同品尝美食,可见他们之间的友谊。作者坐在案桌前,长时间思念着苜蓿盘,表达了对家乡食物的思念之情。山里的栗子色彩丰富,有白的也有黑的,象征着丰富多样的食材。而村庄里的醪酒则入口半甜半酸,味道独特,体现了乡村风味的特色。

诗中提到牛尾肉和鸡头肉,牛尾肉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作者却未曾尝试过,这暗示了他对美食的向往和渴望。他私下比较起鸡头肉的滋味,心中仍有不安,表达了他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美食的追求。

最后两句描述了故乡的景物和夜晚的氛围。故乡的霜蓬果实大如碗,展示了丰收的景象,夜晚来临时,作者弹剑之间仿佛看到了冯驩的身影,这是对冯驩英勇形象的致敬,也表现出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品尝美食为线索,通过描绘食物的味道和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食物的思念,对美食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故乡和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王适食茅栗》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wáng shì shí máo lì
次韵王适食茅栗

xiāng cóng wàn lǐ shì nán cān, duì àn zhǎng sī mù xu pán.
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shān lì mǎn lán jiān bái hēi, cūn láo rù kǒu bàn tián suān.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jiǔ wén niú wěi hé zēng shì, qiè bǐ jī tóu yì wèi ān.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gù guó shuāng péng rú wǎn dà, yè lái dàn jiàn shì féng huān.
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王适食茅栗》专题为您介绍次韵王适食茅栗古诗,次韵王适食茅栗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次韵王适雪晴复雪二首》苏辙 《次韵温守李韵见寄兼简毛大夫》苏辙 《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苏辙 《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苏辙 《次韵姚道人》苏辙 《次韵张禹直开元寺观画壁兼简李德素》苏辙 《次韵子瞻初到杭州见寄二绝》苏辙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苏辙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其二孙巨》苏辙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其三刘莘》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