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 苏辙

宋代   苏辙
少年便识成都尹,中岁仍务幕下宾。
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便识成都尹,
中岁仍务幕下宾。
待我江西徐孺子,
一生知己有斯人。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追和张公安的《道赠别绝句》而创作的。诗中描绘了苏辙与张公安的友谊。诗人自幼就认识了成都的尹官,长大后仍然服务于政府的幕府,而张公安则待在江西与苏辙成为知己。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张公安的深厚友情和敬意。首句“少年便识成都尹”,反映了苏辙与张公安的早年相识,显示了他们之间的长久友谊。第二句“中岁仍务幕下宾”,描写了苏辙进入中年后仍然在政府任职,而张公安则是政府幕府的客人,也显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亲近。最后两句“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表达了苏辙对张公安的珍视和赞赏,称赞他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知己。

整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张公安的感激之情和珍视友情的态度。通过描述两人的相知相守之情,展现了友谊的可贵和珍重。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厚的情感,是苏辙对友情的真挚赞美,也是对张公安的告别和祝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zhuī hé zhāng gōng ān dào zèng bié jué jù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

shào nián biàn shí chéng dū yǐn, zhōng suì réng wù mù xià bīn.
少年便识成都尹,中岁仍务幕下宾。
dài wǒ jiāng xī xú rú zǐ, yī shēng zhī jǐ yǒu sī rén.
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专题为您介绍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古诗,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望夫台》苏辙 《息壤》苏辙 《浰阳早发》苏辙 《石鼻城》苏辙 《别岁》苏辙 《咀楚文》苏辙 《李氏园》苏辙 《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苏辙 《次韵子瞻麻田青峰寺下院翠麓亭》苏辙 《大秦寺》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