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公择寄子瞻》 苏辙

宋代   苏辙
青蒲一下复东来,拥扇西风满面埃。
击柝自营何择地,餔糟同醉未须回。
孤高振鹭瞻初下,淡泊婴儿及未孩。
我亦漂流家万里,年来羞上望乡台。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蒲一下复东来,
拥扇西风满面埃。
击柝自营何择地,
餔糟同醉未须回。

孤高振鹭瞻初下,
淡泊婴儿及未孩。
我亦漂流家万里,
年来羞上望乡台。

中文译文:
青蒲一下子又东飘,
拥扇西风满面尘妖。
敲击竹板自娱自乐,无论哪个地方都无所谓,
吃粗糠喝酒一样心满意足,不需要回头。

孤高的鹭鸟展翅初降,
淡泊的我像个刚出生的婴儿。
我也漂泊在万里之外的他乡,
多年来我羞愧地望着故乡的山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的漂泊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用“青蒲”来形容自己的漂泊状态,意味着他像一根轻盈的芦苇,随风而动,东去西来。他面对西风的吹拂,脸上满是尘妖,暗示着他在外游荡的艰辛和辛劳。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敲击竹板自娱自乐,表示他能够在任何地方找到快乐和满足,不需要追求名利和富贵。他吃着粗糠喝着酒,与人分享同样的快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

诗中还出现了孤高的鹭鸟,它振翅初降,象征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而诗人自比婴儿,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心境纯净的态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多年的漂泊和思乡之情。他说自己漂泊在万里之外的他乡,多年来一直羞愧地望着故乡的山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自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它展现了苏辙独特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在的满足,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漂泊困境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lǐ gōng zé jì zǐ zhān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

qīng pú yī xià fù dōng lái, yōng shàn xī fēng mǎn miàn āi.
青蒲一下复东来,拥扇西风满面埃。
jī tuò zì yíng hé zé dì, bù zāo tóng zuì wèi xū huí.
击柝自营何择地,餔糟同醉未须回。
gū gāo zhèn lù zhān chū xià, dàn bó yīng ér jí wèi hái.
孤高振鹭瞻初下,淡泊婴儿及未孩。
wǒ yì piāo liú jiā wàn lǐ, nián lái xiū shàng wàng xiāng tái.
我亦漂流家万里,年来羞上望乡台。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专题为您介绍次韵李公择寄子瞻古诗,次韵李公择寄子瞻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苏辙 《喜雪呈李公择》苏辙 《次韵范郎中仰之咏雪》苏辙 《次韵蒋夔寒夜见过》苏辙 《次韵王巩廷评招饮》苏辙 《次韵景仁饮宋温之南轩二首》苏辙 《游城西集庆园》苏辙 《送蒋夔赴代州教授》苏辙 《次韵宿州教授刘泾见赠》苏辙 《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