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五无言亭》 苏辙

宋代   苏辙
处世欲无言,事至或未可。
唯有此亭空,宴坐聊从我。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五无言亭》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五无言亭》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词出自宋代。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处世欲无言,
事至或未可。
唯有此亭空,
宴坐聊从我。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辙对于处世之道的思考和感悟。诗中作者表示在面对世事时,有时候最好选择沉默而不言,因为有些事情可能还没有确定的结局,或者尚未到达可以表态的时候。唯有在这座无言的园亭之中,坐下来静心思考,与自己对话,才能从容应对。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处世欲无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处世之道的渴望,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是明智之举。第二句"事至或未可"指出有些事情在发生之前,我们难以预测结果,因此在此时保持沉默是明智的选择。第三句"唯有此亭空"以无言的园亭作为象征,表示作者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在其中独自思考。最后一句"宴坐聊从我"表明在这个无言的园亭里,作者可以坐下来,与自己对话,寻找自己内心的答案。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处世之道的心得,表达了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和静心思考的重要性。通过与自然景物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希望在无言的环境中寻找自己的内心答案。这首诗词以简洁、深刻的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了一种静谧、宁静的感受,并引发了人们对于处世之道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五无言亭》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qí shí wǔ wú yán tíng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五无言亭

chǔ shì yù wú yán, shì zhì huò wèi kě.
处世欲无言,事至或未可。
wéi yǒu cǐ tíng kōng, yàn zuò liáo cóng wǒ.
唯有此亭空,宴坐聊从我。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五无言亭》专题为您介绍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五无言亭古诗,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五无言亭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一湖桥》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八宝峰亭》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六闲燕亭》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四巽堂》苏辙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八秦穆公墓》苏辙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六真兴寺阁》苏辙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七李氏园》苏辙 《和子瞻过岭》苏辙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四观鱼台》苏辙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五虞姬墓》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