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一白鹭亭》 苏辙
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
汹涌山方坏,澄清练不收。
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一白鹭亭》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一白鹭亭》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鹭洲前水,奔腾乱马牛。
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
汹涌山方坏,澄清练不收。
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
译文:
白鹭亭前的水面波涛汹涌,奔腾的水流像奔马和牛一样狂乱。
高耸的亭子仿佛欲动一般,离去的船只看起来毫无忧愁。
汹涌的水流冲击着山峰,澄清的练水却无法收回。
中秋时节,谁在这里?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城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色壮丽的金陵(现今南京)景观,以及中秋时节的美景。诗人以巧妙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人描绘了白鹭洲前的水面,形容水流汹涌奔腾,犹如马和牛一样狂躁,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机。接着,他描述了亭子的高耸,给人一种仿佛亭子随时都要动起来的错觉,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动感。
然后,诗人通过描述离去的船只毫无忧愁的样子,暗示了这个地方的宁静和安宁。虽然水流汹涌,但船只却能够安全地穿行其中,暗示了人们在这片景色壮丽的环境中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汹涌的水流冲击山峰的景象,以及澄清的练水无法收回的情况。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穷的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无法掌控之处。
最后,诗人通过问道:“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表达了他对这个美景的赞叹和思念之情。中秋时节,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城头,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也暗示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金陵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意象,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思考相结合,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一白鹭亭》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hé kǒng wǔ zhòng jīn líng jiǔ yǒng qí yī bái lù tíng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一白鹭亭
bái lù zhōu qián shuǐ, bēn téng luàn mǎ niú.
白鹭洲前水,奔腾乱马牛。
tíng gāo yí yù dòng, chuán qù shì wú yōu.
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
xiōng yǒng shān fāng huài, chéng qīng liàn bù shōu.
汹涌山方坏,澄清练不收。
zhōng qiū shuí zài cǐ, míng yuè mǎn chéng tóu.
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