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 杨亿

宋代   杨亿
西鄙梚枪未扫除,营中慷慨请行初。
三军粒食资心计,一月星郵待捷书。
宣室喜闻延贾谊,茂陵久欢滞相如。
谤言盈箧亲曾见,反间千金计岂疏。
遗爱道傍喧竹马,先声塞外慑穷庐。
冯唐莫欢淹郎署,博望还忻拥使国。
陇右行收万里地,关中坐致九年储。
牙筹羽檄皆吾事,才刃飘飘两有馀。
分类:

作者简介(杨亿)

杨亿头像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杨亿 翻译、赏析和诗意

《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是宋代杨亿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郑工部在陕西随军转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军队的支持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西鄙梚枪未扫除,
营中慷慨请行初。
三军粒食资心计,
一月星郵待捷书。

宣室喜闻延贾谊,
茂陵久欢滞相如。
谤言盈箧亲曾见,
反间千金计岂疏。

遗爱道傍喧竹马,
先声塞外慑穷庐。
冯唐莫欢淹郎署,
博望还忻拥使国。

陇右行收万里地,
关中坐致九年储。
牙筹羽檄皆吾事,
才刃飘飘两有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郑工部随军转运的经历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军队的忠诚和支持。诗中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和士兵们的奋勇行动,以及军需补给的重要性。

诗的开头两句“西鄙梚枪未扫除,营中慷慨请行初。”表达了作者对消除西部边境的敌患的决心和士兵们初出发时的豪情壮志。

接下来的两句“三军粒食资心计,一月星郵待捷书。”强调了军队的粮食供应对士兵们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士兵们期待捷报的心情。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官场上的种种情况。“宣室喜闻延贾谊,茂陵久欢滞相如。”表达了官员们的喜悦和欢庆,揭示了官场中的政治斗争和谤言的存在。

最后两句“陇右行收万里地,关中坐致九年储。牙筹羽檄皆吾事,才刃飘飘两有馀。”表达了作者在边疆地区辛勤工作的决心和成就,同时也展示了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军队的忠诚和支持,描绘了军队在战场上的奋勇和辛勤工作,同时也反映了官场中的政治斗争和挑战。通过对军队和政治的描写,诗词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士兵们的敬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杨亿 拼音读音参考

zhèng gōng bù shǎn xī suí jūn zhuǎn yùn
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

xī bǐ wǎn qiāng wèi sǎo chú, yíng zhōng kāng kǎi qǐng xíng chū.
西鄙梚枪未扫除,营中慷慨请行初。
sān jūn lì shí zī xīn jì, yī yuè xīng yóu dài jié shū.
三军粒食资心计,一月星郵待捷书。
xuān shì xǐ wén yán jiǎ yì, mào líng jiǔ huān zhì xiàng rú.
宣室喜闻延贾谊,茂陵久欢滞相如。
bàng yán yíng qiè qīn céng jiàn, fǎn jiàn qiān jīn jì qǐ shū.
谤言盈箧亲曾见,反间千金计岂疏。
yí ài dào bàng xuān zhú mǎ, xiān shēng sài wài shè qióng lú.
遗爱道傍喧竹马,先声塞外慑穷庐。
féng táng mò huān yān láng shǔ, bó wàng hái xīn yōng shǐ guó.
冯唐莫欢淹郎署,博望还忻拥使国。
lǒng yòu xíng shōu wàn lǐ dì, guān zhōng zuò zhì jiǔ nián chǔ.
陇右行收万里地,关中坐致九年储。
yá chóu yǔ xí jiē wú shì, cái rèn piāo piāo liǎng yǒu yú.
牙筹羽檄皆吾事,才刃飘飘两有馀。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专题为您介绍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古诗,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杨亿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杨亿著名诗词

《咏傀儡》 《少年游》 《无题·巫阳归梦融》 《泪·锦字梭停掩》 《诸暨簿张慈》 《郑溥赴汀州判官》 《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 《正冬御殿上寿乐章八首其一皇帝举寿酒宫悬奏》 《章频得解后之陕府谒严洪二從事》 《张泌东游》 《赠张季常》 《又七首其七饮福酒广安曲》

您也许还喜欢

《郑溥赴汀州判官》杨亿 《诸暨簿张慈》杨亿 《杂诗五首》曾巩 《杂诗五首》曾巩 《杂诗五首》曾巩 《句》曾巩 《句》曾巩 《句》曾巩 《句》曾巩 《句》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