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枪歌》 杨维桢

元代   杨维桢
古铁枪,五代烈。
今铁枪,万人杰。
红蛮昨夜斩关来,防关老将泣如孩。
铁枪手持丈二材,铁马突出擒红魁。
磔红头,凿红骨。
誓红不同生,灭红倒红窟。
君不见钱塘城中十万家,十万甲兵赭如血,一夜南风吹作
雪。
分类:

作者简介(杨维桢)

杨维桢头像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李铁枪歌》杨维桢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李铁枪歌》是一首元代的诗词,作者是杨维桢。这首诗描绘了古代铁枪的威力和英勇的铁枪手,以及他们在战斗中对抗敌人的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李铁枪歌

古铁枪,五代烈。
今铁枪,万人杰。
红蛮昨夜斩关来,
防关老将泣如孩。

铁枪手持丈二材,
铁马突出擒红魁。
磔红头,凿红骨。
誓红不同生,灭红倒红窟。

君不见钱塘城中十万家,
十万甲兵赭如血,
一夜南风吹作雪。

诗词的中文译文:
古老的铁枪,五代英勇。
如今的铁枪,万人中的杰出者。
红蛮昨夜闯关而来,
守关的老将泪如婴儿般流下。

铁枪手握丈二长枪,
骑着铁马冲出捉住红魁。
砍下红头,凿断红骨。
发誓要消灭红魁及其势力,彻底铲除他们。

难道你没有看到钱塘城中的十万家庭,
十万甲兵浑身染满血色,
一夜之间,南风吹起如雪般纷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铁枪和铁枪手为主题,描绘了他们在战斗中的英勇和威力。诗中提到的古铁枪和今铁枪,展现了铁枪作为武器的持久和传承。红蛮闯关的情节表达了敌人的强大,而防关的老将的泪水则表达了对家园的深深眷恋和愤怒。

诗人通过描绘铁枪手举着丈二长枪、骑着铁马冲出并俘获红魁的场景,强调了铁枪手的英勇和战斗力。磔红头和凿红骨的描写,突出了对敌人的决心,誓言要消灭敌人,将他们完全铲除。

最后两句描述了钱塘城中的战斗情景,形容了战场上的激烈血战,十万甲兵如同染满鲜血一般,南风吹起仿佛雪花纷飞。这种场景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剧,展现了战斗中的浩劫和牺牲。

这首诗词通过对铁枪和铁枪手的描绘,表达了对抗敌人的英勇和决心,以及战争造成的痛苦和伤亡。它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和保卫的决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铁枪歌》杨维桢 拼音读音参考

lǐ tiě qiāng gē
李铁枪歌

gǔ tiě qiāng, wǔ dài liè.
古铁枪,五代烈。
jīn tiě qiāng, wàn rén jié.
今铁枪,万人杰。
hóng mán zuó yè zhǎn guān lái, fáng guān lǎo jiàng qì rú hái.
红蛮昨夜斩关来,防关老将泣如孩。
tiě qiāng shǒu chí zhàng èr cái, tiě mǎ tū chū qín hóng kuí.
铁枪手持丈二材,铁马突出擒红魁。
zhé hóng tóu, záo hóng gǔ.
磔红头,凿红骨。
shì hóng bù tóng shēng, miè hóng dào hóng kū.
誓红不同生,灭红倒红窟。
jūn bú jiàn qián táng chéng zhōng shí wàn jiā, shí wàn jiǎ bīng zhě rú xuè, yī yè nán fēng chuī zuò
君不见钱塘城中十万家,十万甲兵赭如血,一夜南风吹作
xuě.
雪。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李铁枪歌》专题为您介绍李铁枪歌古诗,李铁枪歌杨维桢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杨维桢著名诗词

《卖盐妇》 《小蓬莱(赵子昂篆颜)》 《小蓬莱(赵子昂篆颜)》 《小蓬莱(赵子昂篆颜)》 《小蓬莱(赵子昂篆颜)》 《玉山以诗见招用韵奉答(二首)》 《玉山以诗见招用韵奉答(二首)》 《席上赋》 《与客登望海楼(二首)》 《与客登望海楼(二首)》 《金谷步障歌》 《游虎丘与勾曲张贞居遂昌郑明德毗陵倪元镇各》

您也许还喜欢

《铁枪封万户至正壬辰七月二十日破贼于杭余尝》杨维桢 《铁城谣》杨维桢 《南妇还(并序)》杨维桢 《商妇词》杨维桢 《采莲曲(二首)》杨维桢 《采莲曲(二首)》杨维桢 《自君之出矣(二首)》杨维桢 《吴子夜四时歌(录一首)》杨维桢 《宫词(十二首)》杨维桢 《宫词(十二首)》杨维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