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渡望峡中》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分类: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头像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松滋渡望峡中》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松滋渡望峡中》是唐代刘禹锡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渡口的景色和人们的离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之情。

诗词中描绘了渡口的景色: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雨洒着寒梅,形成了一幅朦胧的画面。同时,雨水也使得山脚下的雪水不断流淌,远处的山脉似乎在云雾中消失。

接下来,诗词描写了诗人的离别情景: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诗人来到渡口,看到草木长满了对岸的遥远地方,但他并不能够看清具体的景色,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他注视着渡口,思绪飘散,感叹着对故土的离别。同时,他看到夷陵这片土地,土色呈黑色,似乎有着秦朝的灰烬。

诗中还描绘了巴人和蜀客的情景: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巴人听到猿猴的叫声,泪水悄然落下,表达了对故土的依恋和离别的悲伤。蜀客乘船沿着鸟道离去,鸟也在空中翱翔,回归故乡。

最后,诗人问道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他不知道那十二座峰峦位于何处,他所在的地方是永安宫的外围,荒芜而孤寂,与他内心的离别情感相映成趣。

这首诗通过景色的描绘和离别情景的描述,表达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感之情。诗意深远,令人唏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松滋渡望峡中》刘禹锡 拼音读音参考

sōng zī dù wàng xiá zhōng
松滋渡望峡中

dù tóu qīng yǔ sǎ hán méi, yún jì róng róng xuě shuǐ lái.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mèng zhǔ cǎo zhǎng mí chǔ wàng,
梦渚草长迷楚望,
yí líng tǔ hēi yǒu qín huī.
夷陵土黑有秦灰。
bā rén lèi yīng yuán shēng luò, shǔ kè chuán cóng niǎo dào huí.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shí èr bì fēng hé chǔ suǒ, yǒng ān gōng wài shì huāng tái.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松滋渡望峡中》专题为您介绍松滋渡望峡中古诗,松滋渡望峡中刘禹锡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刘禹锡著名诗词

《秋词》 《陋室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望洞庭》 《乌衣巷》 《竹枝词二首·其一》 《秋词二首》 《秋风引》 《西塞山怀古》 《赏牡丹》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您也许还喜欢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刘禹锡 《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刘禹锡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刘禹锡 《谢寺双桧(扬州法云寺谢镇西宅,古桧存焉)》刘禹锡 《寄杨八寿州》刘禹锡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刘禹锡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刘禹锡 《赠东岳张炼师》刘禹锡 《秘书崔少监见示坠马长句,因而和之》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