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柘枝》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
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
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分类: 唐诗三百首乐府写景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头像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和乐天柘枝》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乐天柘枝》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改变了自己的形象,成为楚王府中的玉面添娇舞态奢的姬妾的故事。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柘枝本出楚王家,
玉面添娇舞态奢。
松鬓改梳鸾凤髻,
新衫别织斗鸡纱。
鼓催残拍腰身软,
汗透罗衣雨点花。
画筵曲罢辞归去,
便随王母上烟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楚王府中的美丽女子改变自己形象,成为玉面添娇舞态奢的姬妾为题材,通过描写她的细节来展示她的美丽和奢华。诗中通过柘枝本出楚王家的描述,展现了她的贵族身份。接着描写她改变了出嫁前的形象,松鬓改梳成鸾凤髻,穿上新衫别织斗鸡纱,更加凸显了她的娇美和奢华。此后的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的描写则更加突出了她舞蹈时的柔软和美艳。最后一句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表达了她在楚王府中的时光即将结束,她将随王母上仙去。

整首诗词以娓娓动听的笔触,详细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变化,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营造富有画面感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的娇美和奢华,同时又能够感受到她的离别和随王母上仙的悲壮情怀。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又寄托了人们对永恒美好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乐天柘枝》刘禹锡 拼音读音参考

hé lè tiān zhè zhī
和乐天柘枝

zhè zhī běn chū chǔ wáng jiā, yù miàn tiān jiāo wǔ tài shē.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
sōng bìn gǎi shū luán fèng jì,
松鬓改梳鸾凤髻,
xīn shān bié zhī dòu jī shā.
新衫别织斗鸡纱。
gǔ cuī cán pāi yāo shēn ruǎn, hàn tòu luó yī yǔ diǎn huā.
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huà yán qū bà cí guī qù, biàn suí wáng mǔ shàng yān xiá.
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乐天柘枝》专题为您介绍和乐天柘枝古诗,和乐天柘枝刘禹锡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刘禹锡著名诗词

《秋词》 《陋室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望洞庭》 《乌衣巷》 《竹枝词二首·其一》 《秋词二首》 《秋风引》 《西塞山怀古》 《赏牡丹》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您也许还喜欢

《和乐天题真娘墓》刘禹锡 《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刘禹锡 《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少尹赠答,兼命继之》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贵人同拜岳…投龙毕却赴京》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赠别》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刘禹锡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刘禹锡 《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刘禹锡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