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北口》 王珪

宋代   王珪
来无方马去无轮,天险分明限一津。
愿得玉龙横十万,榆关重识故封人。
分类:

作者简介(王珪)

王珪头像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虎北口》王珪 翻译、赏析和诗意

《虎北口》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忠诚的思考,通过描绘北方边境的形势和自己的愿望,展现了作者的壮志和忠诚之情。

诗意:
《虎北口》以北方边境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忠诚的追求。作者描绘了来去无方的马匹和天然屏障将一条津渡限制住的景象,暗喻着边境的艰险和国家的困境。然而,作者仍然怀抱着壮志,希望得到玉龙的庇佑,能够横扫十万敌人,重返榆关,重新认识故封的忠臣。

赏析:
《虎北口》通过对北方边境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的"来无方马去无轮,天险分明限一津"一句,通过对马匹和天然屏障的描述,传达了边境的艰险和国家的困境。这种境况下,作者仍然怀抱着壮志,希望能够得到玉龙的庇佑,横扫敌人,重返榆关,与故封的忠臣再度相识。

整首诗意蕴含着作者忠诚于国家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国家复兴的期望。通过描绘边境的艰险,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壮志,希望能够扭转困境,重建国家的尊严和荣耀。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宋代时期边疆的困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报国之情,在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虎北口》王珪 拼音读音参考

hǔ běi kǒu
虎北口

lái wú fāng mǎ qù wú lún, tiān xiǎn fēn míng xiàn yī jīn.
来无方马去无轮,天险分明限一津。
yuàn dé yù lóng héng shí wàn, yú guān zhòng shí gù fēng rén.
愿得玉龙横十万,榆关重识故封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虎北口》专题为您介绍虎北口古诗,虎北口王珪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王珪著名诗词

《金陵怀古》 《咏汉高祖》 《咏淮阴侯》 《赠太慰吕惠穆公挽词》 《赠礼部尚书唐质肃公挽词二首》 《又依韵和吴枢密上史馆王相公西府偶成》 《依韵和张文裕龙图加执政入东西府诗》 《依韵和永叔戏书》 《依韵和吴相公闻南宫放喜即事》 《依韵和贾直孺舍人初春祠左太乙二首》 《依韵和贾直孺舍人初春祠左太乙二首》 《依韵和蔡枢密山药》

您也许还喜欢

《淮上阻雪寄梅公仪龙图》王珪 《皇帝冬至御大庆殿举第二盏酒奏嘉禾之曲》王珪 《会仙石》王珪 《集英殿皇子降生大燕教坊乐语口统》王珪 《集英殿秋燕教坊乐语口号》王珪 《金陵》王珪 《京口遇大风》王珪 《就日馆》王珪 《来燕堂聊句》王珪 《雷塘晚归》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