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廊下题诗满壁尘,塔前松树已皴鳞。
古来唯有王文度,重见平生竺道人。
分类: 送别友人思念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头像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

廊下题诗满壁尘,
塔前松树已皴鳞。
古来唯有王文度,
重见平生竺道人。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碧涧寺看到元九侍御和展上人的诗,我因为其中的三句而加以和诗。

廊下的诗墙充满了尘土,
塔前的松树已经皮皱鳞裂。
自古以来,只有王文度,
重逢平生的竺道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应元九侍御和展上人的诗而作的和诗。作者描述了在碧涧寺的景象:廊下的诗墙尘土飞扬,松树的皮已经长满了皱纹。然后,作者提到了王文度和竺道人,他们的才华在古代一直是令人称道的,现在他们的作品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使作者倍感振奋和敬重。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碧涧寺的景象,通过描写诗墙和松树的状态,传达出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作者对王文度和竺道人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给予了作者启迪和鼓舞。整首诗意境清新淡雅,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赞扬和对传统智慧的敬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刘禹锡 拼音读音参考

bì jiàn sì jiàn yuán jiǔ shì yù hé zhǎn shàng rén shī yǒu sān shēng zhī jù yīn yǐ hé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

láng xià tí shī mǎn bì chén, tǎ qián sōng shù yǐ cūn lín.
廊下题诗满壁尘,塔前松树已皴鳞。
gǔ lái wéi yǒu wáng wén dù, zhòng jiàn píng shēng zhú dào rén.
古来唯有王文度,重见平生竺道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专题为您介绍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古诗,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刘禹锡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刘禹锡著名诗词

《秋词》 《陋室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望洞庭》 《乌衣巷》 《竹枝词二首·其一》 《秋词二首》 《秋风引》 《西塞山怀古》 《赏牡丹》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您也许还喜欢

《思黯南墅赏牡丹》刘禹锡 《和浙西尚书闻常州杨给事制新楼因寄之作》刘禹锡 《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刘禹锡 《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刘禹锡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刘禹锡 《有所嗟二首(一作元稹诗,题作所思)》刘禹锡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刘禹锡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春词》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