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池诗》 李廌

宋代   李廌
陈迹相推今古同,池边倚杖送归鸿。
童山尚接千岩秀,穉树犹传万壑风。
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
分类:

作者简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习池诗》李廌 翻译、赏析和诗意

《习池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廌。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习池的景色和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陈迹相推今古同,
池边倚杖送归鸿。
童山尚接千岩秀,
穉树犹传万壑风。
春意物情迷野兴,
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门有泪应承睫,
绕墓行吟吊习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习池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历史的感慨之情。诗的开头,作者通过"陈迹相推今古同"这句,表达了他对习池所承载的历史沉淀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习池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见证了无数人的离别和归来,而这种情景在古今中都是相似的。

接下来,"池边倚杖送归鸿"这句描绘了作者倚在池边,目送归鸿的场景。归鸿是迁徙的候鸟,通过这个意象,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作者倚在池边,用杖支撑身体,静静地目送归鸿飞向远方,令人感受到离愁别绪。

然后,"童山尚接千岩秀,穉树犹传万壑风"这两句描绘了习池周围的山水景色。童山高耸入云,千岩秀丽,而穉树在山间生长,传递着万壑的风景和气息。这里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习池作为历史名胜的特点。

接下来的两句,"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表达了作者在这美景中所感受到的春天的气息和情感的激荡。春天的气息和物象使得作者的情感被野兴所迷惑,水光和天影在青空下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最后两句,"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揭示了作者对逝去的岁月和历史人物的思念之情。"雍门"指的是习池所在的地方,"雍门有泪"则表达了习池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沉痛。"应承睫"表示泪水顺着眼睛流泻,而"绕墓行吟吊习公"则表达了作者在习池周围绕墓而行,吟咏悼念习公的情景。通过这两句,作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过去岁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李廌的《习池诗》通过对习池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之情,同时通过离别和思念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逝去岁月的思考。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色和情感的对比,以及历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给人一种深沉而富有禅意的意境。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习池诗》李廌 拼音读音参考

xí chí shī
习池诗

chén jī xiāng tuī jīn gǔ tóng, chí biān yǐ zhàng sòng guī hóng.
陈迹相推今古同,池边倚杖送归鸿。
tóng shān shàng jiē qiān yán xiù, zhì shù yóu chuán wàn hè fēng.
童山尚接千岩秀,穉树犹传万壑风。
chūn yì wù qíng mí yě xìng, shuǐ guāng tiān yǐng gòng qīng kōng.
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
yōng mén yǒu lèi yìng chéng jié, rào mù xíng yín diào xí gōng.
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习池诗》专题为您介绍习池诗古诗,习池诗李廌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廌著名诗词

《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品令》 《清平乐》 《菩萨蛮(双松庵月下赏梅)》 《锺山钟》 《中春》 《赵德麟中秋生日》 《张居士歌》 《赠卜者张生歌张历阳人也》 《再上闾丘通牧少卿》 《雨中宿超化寺》 《颜鲁公祠堂诗》

您也许还喜欢

《习凿齿宅》李廌 《谢公定所宝蕃客入朝图贞观中阎立本所作笔墨》李廌 《雪中泛汉江呈德麟》李廌 《颜鲁公祠堂诗》李廌 《雨中宿超化寺》李廌 《再上闾丘通牧少卿》李廌 《赠卜者张生歌张历阳人也》李廌 《张居士歌》李廌 《赵德麟中秋生日》李廌 《中春》李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