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游遇雨》 李弥逊

宋代   李弥逊
杖藜寻胜复中休,不比红尘走燕骝。
幽趣未穷随雨断,高情无尽与云浮。
冥冥深树秋犹暗,猎猎新蒲暖更柔。
老去行藏甘一壑,不须重广畔牢愁。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山游遇雨》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游遇雨》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杖藜寻胜复中休,
不比红尘走燕骝。
幽趣未穷随雨断,
高情无尽与云浮。
冥冥深树秋犹暗,
猎猎新蒲暖更柔。
老去行藏甘一壑,
不须重广畔牢愁。

诗意:
这首诗以山游遇雨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与自然的热爱,并从中汲取了深刻的思考和悟性。诗人以杖藜(拄着拐杖,背着草席)寻找胜境,但也适时地休息,不同于红尘中匆忙驰骋的燕骝(指忙碌的人们)。在雨中,幽趣不断地被打断,但高尚的情感却与浮云一起延续无尽。即使秋天深树间显得昏暗,新蒲草摇曳声中的温暖更加柔和。即使老去,行走和藏身在山水之间,也能甘愿成为一条幽深的溪谷,无需再担忧广阔天地间的牢狱之忧。

赏析:
《山游遇雨》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李弥逊对自然的深情和对人生的领悟。诗中的杖藜寻胜和中休,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探索和欣赏过程,他不同于红尘中匆忙奔波的人们。雨的来临打断了幽趣,但高尚的情感却能与浮云一起继续延续。这里以深树和新蒲草为景,描绘了秋天中的一幕,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老去的接受和对自然山水的珍爱,他不再忧虑世俗的困扰,愿意以一片宁静的心境融入山水之中。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山水与人生的意境,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通过对比红尘与自然的不同态度,诗人呼唤人们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高尚情感。这首诗词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哲理,让人在欣赏中感悟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山游遇雨》李弥逊 拼音读音参考

shān yóu yù yǔ
山游遇雨

zhàng lí xún shèng fù zhōng xiū, bù bǐ hóng chén zǒu yàn liú.
杖藜寻胜复中休,不比红尘走燕骝。
yōu qù wèi qióng suí yǔ duàn, gāo qíng wú jìn yǔ yún fú.
幽趣未穷随雨断,高情无尽与云浮。
míng míng shēn shù qiū yóu àn, liè liè xīn pú nuǎn gèng róu.
冥冥深树秋犹暗,猎猎新蒲暖更柔。
lǎo qù xíng cáng gān yī hè, bù xū zhòng guǎng pàn láo chóu.
老去行藏甘一壑,不须重广畔牢愁。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山游遇雨》专题为您介绍山游遇雨古诗,山游遇雨李弥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弥逊著名诗词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醉花阴》 《水龙吟(上巳)》 《永遇乐(初夏独坐西山钓台新亭)》 《醉花阴(硕人生日)》 《声声慢(木犀)》 《十样花》 《蝶恋花(拟古)》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 《诉衷情(次韵他伯纪桃花)》 《醉花阴(木犀)》

您也许还喜欢

《上已日陪徽守游白水寺继登西山继白堂晚饮》李弥逊 《绍兴已未发临安偶成》李弥逊 《申伯坐上屡成佳语句独未见和德久贻信中之作》李弥逊 《守风瓜步戏成》李弥逊 《嗣知客远访筠溪留旬馀将归以偈送之》李弥逊 《送陈颖仲赴省闱》李弥逊 《送面夫赴试礼部》李弥逊 《送萧德洪赴试建安》李弥逊 《送赵二十一观罕独中迎亲》李弥逊 《送仲宗之建安》李弥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