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对月》 李弥逊

宋代   李弥逊
悠悠乘坠寄舟车,与世真成一梦蘧。
苦忆晓更鼍报鼓,喜逢秋远雁横书。
江山似与诗人助,水月应知静者如。
投老得归随处乐,独醒尤笑楚三闾。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舟中对月》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舟中对月》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夜晚舟中对月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离愁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中的第一句“悠悠乘坠寄舟车”描绘了乘坐船只在宁静的水面上漂浮的情景,以及诗人将自己的心情寄托于舟车之中。第二句“与世真成一梦蘧”表达了诗人对现世繁华的看法,将人世间的喧嚣与浮华比作一场虚幻的梦境。

接下来的两句“苦忆晓更鼍报鼓,喜逢秋远雁横书”通过对鼍鸣和雁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晓更时分,鼍声嘹亮,让诗人回忆起故乡的美好时光;而秋天,雁群南飞,给诗人带来了喜悦,也使他对故土的思绪更加浓烈。

第五句“江山似与诗人助,水月应知静者如”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亲近与共鸣。诗人将江山与自己的创作相联系,认为自然景物能够给予诗人以灵感和助力。而水月则被诗人视为懂得宁静之道的存在,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寂静。

最后两句“投老得归随处乐,独醒尤笑楚三闾”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只有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获得快乐。他以独自觉醒于尘世之外的状态,嘲笑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人们。

《舟中对月》通过对夜晚舟中对月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俗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然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赋予人文情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整首诗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感受到诗人的离愁之余,也能从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欢乐。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舟中对月》李弥逊 拼音读音参考

zhōu zhōng duì yuè
舟中对月

yōu yōu chéng zhuì jì zhōu chē, yǔ shì zhēn chéng yī mèng qú.
悠悠乘坠寄舟车,与世真成一梦蘧。
kǔ yì xiǎo gèng tuó bào gǔ, xǐ féng qiū yuǎn yàn héng shū.
苦忆晓更鼍报鼓,喜逢秋远雁横书。
jiāng shān shì yǔ shī rén zhù, shuǐ yuè yīng zhī jìng zhě rú.
江山似与诗人助,水月应知静者如。
tóu lǎo dé guī suí chù lè, dú xǐng yóu xiào chǔ sān lǘ.
投老得归随处乐,独醒尤笑楚三闾。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舟中对月》专题为您介绍舟中对月古诗,舟中对月李弥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弥逊著名诗词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醉花阴》 《水龙吟(上巳)》 《永遇乐(初夏独坐西山钓台新亭)》 《醉花阴(硕人生日)》 《声声慢(木犀)》 《十样花》 《蝶恋花(拟古)》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 《诉衷情(次韵他伯纪桃花)》 《醉花阴(木犀)》

您也许还喜欢

《和少章喜晴》李弥逊 《绿竹阁》李弥逊 《琴溪》李弥逊 《秋霜阁》李弥逊 《山中遇雨》李弥逊 《石盎寺竹轩》李弥逊 《题赵干江行初雪图》李弥逊 《天封观》李弥逊 《五峰寺》李弥逊 《五石·碧涧》李弥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