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书事十三首》 曹勋
向道老来惟倦坐,看销一缕篆烟残。
作者简介(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天台书事十三首》曹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天台书事十三首》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台书事十三首
南窗面日北窗寒,
终日南窗体甚安。
向道老来惟倦坐,
看销一缕篆烟残。
译文:
面朝南窗,日光照耀;
北窗之间,寒意袭来。
整日守在南窗前,身心得到宁静。
老来只喜安静地坐着,
眼睛注视着烟尘磨损的篆刻。
诗意和赏析:
这组诗词以南窗和篆刻为主题,表现了作者曹勋晚年的生活情景和心境。南窗面日,意味着作者所在的房间或书房向着南方,可以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北窗则寒冷,也许因为北方的寒气袭来。作者整日守在南窗前,享受着阳光的温暖,身心感到安宁。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安逸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外界喧嚣和纷扰的厌倦。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篆刻,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代表了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智慧。篆刻的烟尘是指在刻制过程中形成的尘埃和磨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消逝。看着篆刻逐渐磨损的痕迹,作者感慨万分,也许在思考着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匆匆流逝。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晚年的宁静和对世俗纷扰的疲倦,同时又通过篆刻的形象,展现了对光阴易逝的深切思索。这些意象与情感相结合,使得这组诗词充满了深邃和哲理,引发读者对人生、时光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思考。
《天台书事十三首》曹勋 拼音读音参考
tiān tāi shū shì shí sān shǒu
天台书事十三首
nán chuāng miàn rì běi chuāng hán, zhōng rì nán chuāng tǐ shén ān.
南窗面日北窗寒,终日南窗体甚安。
xiàng dào lǎo lái wéi juàn zuò, kàn xiāo yī lǚ zhuàn yān cán.
向道老来惟倦坐,看销一缕篆烟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