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闻雁》 廖行之

宋代   廖行之
微日输晴宿霭妆,征鸿迎暖到南州。
相呼相唤稻粱熟,年去年来芦苇秋。
琴操曾遗中散恨,海濒还见子卿不。
夕阳莫傍江楼去,长有别离人倚楼。
分类:

作者简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暮秋闻雁》廖行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暮秋闻雁》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微弱的阳光透过晴朗的天空,淡淡的雾霭如妆点一般。南方的州城迎来了温暖的候鸟。它们相互呼唤,稻谷和谷物已经成熟,岁月流转,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曾经演奏过琴曲,留下了中散的悲伤,海边依旧见到了子卿的身影。傍晚时分,不要离开江边的楼阁,这里长久以来是别离之人倚靠的地方。

这首诗描绘了暮秋时节的景象,通过描写微弱的阳光、晴朗的天空和淡淡的雾霭,展现了秋天的凄美氛围。诗中提到的候鸟迁徙,稻谷和芦苇的成熟,以及琴曲中的悲伤,都是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寄托。诗人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离别之情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海濒还见子卿不”是指子卿这个人物即使在海边也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暗示了诗人对于亲友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夕阳莫傍江楼去,长有别离人倚楼”,表达了对别离的不舍和对归乡的期待,江楼成为了别离之人倚靠的地方。

这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离别和思念的感慨。同时,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流畅,给人以悠扬的音乐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深沉的情绪和诗意的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暮秋闻雁》廖行之 拼音读音参考

mù qiū wén yàn
暮秋闻雁

wēi rì shū qíng sù ǎi zhuāng, zhēng hóng yíng nuǎn dào nán zhōu.
微日输晴宿霭妆,征鸿迎暖到南州。
xiāng hū xiāng huàn dào liáng shú, nián qù nián lái lú wěi qiū.
相呼相唤稻粱熟,年去年来芦苇秋。
qín cāo céng yí zhōng sàn hèn, hǎi bīn hái jiàn zi qīng bù.
琴操曾遗中散恨,海濒还见子卿不。
xī yáng mò bàng jiāng lóu qù, zhǎng yǒu bié lí rén yǐ lóu.
夕阳莫傍江楼去,长有别离人倚楼。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暮秋闻雁》专题为您介绍暮秋闻雁古诗,暮秋闻雁廖行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廖行之著名诗词

《如梦令(咏梅)》 《如梦令(记梦)》 《沁园春(和苏宣教韵)》 《点绛唇》 《临江仙(元宵作)》 《凤栖梧(寿长嫂)》 《青玉案(书七里桥店)》 《水调歌头(寿武公望)》 《减字木兰花(送别)》 《鹧鸪天(咏梅菊呈抚州葛守)》 《丑奴儿(庆邓彦鳞生子)》 《点绛唇》

您也许还喜欢

《如新墙宿於刘叟逆旅》廖行之 《寿岳阳林倅》廖行之 《送伯华醉归不寐又用韵杂言二首》廖行之 《送伯华醉归不寐又用韵杂言二首》廖行之 《送程正翁解官归徽州》廖行之 《宿田桥驿枕上口占》廖行之 《宿田舍遇雨》廖行之 《岁晚寄罗舜举》廖行之 《题君子亭》廖行之 《题云梯石和王东卿壁间韵》廖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