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鼎臣赴召二首》 李曾伯

宋代   李曾伯
几载江湖负隽声,秋风千里起弓旌。
石渠喜得今刘向,宣室应知旧贾生。
台阁致身将贵显,朝廷论事且和平。
更须记取申公语,不在多言在力行。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是宋代文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几年来江湖背负美名,秋风吹动千里起军旗。石渠喜得现今的刘向,朝廷应该知道过去的贾生。台阁中的人将会受到尊贵和显赫,朝廷上的议事将会和平。更要记住申公的言语,不在于言辞的多少而在于实际行动。

诗意:
这首诗是李曾伯送赵鼎臣赴召的作品,表达了对赵鼎臣的赞赏和鼓励。诗人通过描绘江湖风云和战争的景象,表达了对赵鼎臣在江湖中的辛勤努力和赢得美名的认可。他希望赵鼎臣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成功,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诗中还提到了刘向、贾生和申公等历史人物,暗示了赵鼎臣应当以他们为榜样,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李曾伯对赵鼎臣的深深赞赏。通过运用意象丰富的描写,如"江湖背负美名"、"秋风吹动千里起军旗"等,诗人成功地将江湖风云和壮丽的战争景象融入其中,给人以豪迈和激昂之感。同时,通过提到历史人物刘向、贾生和申公,诗中展示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崇敬,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赵鼎臣的美好祝愿和期望。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采和对国家的关注,也体现了李曾伯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zhào dǐng chén fù zhào èr shǒu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

jǐ zài jiāng hú fù juàn shēng, qiū fēng qiān lǐ qǐ gōng jīng.
几载江湖负隽声,秋风千里起弓旌。
shí qú xǐ de jīn liú xiàng, xuān shì yīng zhī jiù jiǎ shēng.
石渠喜得今刘向,宣室应知旧贾生。
tái gé zhì shēn jiāng guì xiǎn, cháo tíng lùn shì qiě hé píng.
台阁致身将贵显,朝廷论事且和平。
gèng xū jì qǔ shēn gōng yǔ, bù zài duō yán zài lì xíng.
更须记取申公语,不在多言在力行。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专题为您介绍送赵鼎臣赴召二首古诗,送赵鼎臣赴召二首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曾伯著名诗词

《满江红(招云岩、朔斋于雷园,二公用前雪韵赋梅)》 《水调歌头(长沙中秋约客赏月)》 《水调歌头(丙戌寿蜀阃)》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八声甘州(癸丑生朝)》 《一剪梅(乙卯中秋)》 《八声甘州(和刘仓贺蜀捷)》 《声声慢(赋红梅)》 《念奴娇(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 《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 《贺新郎(自和前韵)》

您也许还喜欢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李曾伯 《送制机丰德馨赴堂召二首》李曾伯 《送制机丰德馨赴堂召二首》李曾伯 《太府寺梅花盛开和曾玉堂韵二首》李曾伯 《太府寺梅花盛开和曾玉堂韵二首》李曾伯 《题冯司法水月书堂》李曾伯 《题冯司法水月书堂》李曾伯 《题推篷梅轴》李曾伯 《挽吴门昌母夫人二首》李曾伯 《挽吴门昌母夫人二首》李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