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罗季能章成父张子直登樊城制胜楼》 李曾伯

宋代   李曾伯
避愁聊复上层楼,上到层楼转更愁。
杳杳青烟榆夹塞,鳞鳞翠浪麦平畴。
山连楚甸三千里,地隔中原四百州。
立尽栏干夜领会,沧波渺处起沙鸥。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同罗季能章成父张子直登樊城制胜楼》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同罗季能章成父张子直登樊城制胜楼》

中文译文:
避开愁苦,我又上了层楼,
登上楼层,愁绪更加缠绵。
遥望着远处的青烟,榆树夹道而生,
看到一片片翠绿的浪花在麦田平原上涌动。
山脉连绵,延伸至楚国的边境,长达三千里,
而地势隔断了中原四百个州。
站在栏杆上,夜晚领悟了人生的意味,
苍茫的波涛在远方涌动,唤起了沙鸥的飞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登上樊城制胜楼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逃避忧愁的心情,他选择上楼,希望通过改变视角来缓解内心的困扰。然而,当他登上楼层后,愁绪却更加加深,这种转变意味着现实并非如他所愿,内心的困扰并没有得到解决。

诗人运用景物描写,通过描绘远处的青烟和榆树夹道的景象,展示了一种遥远而模糊的感觉。青烟和榆树的存在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朦胧而遥远,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接着,诗人描述了麦田平原上翠绿的浪花,这里可以理解为对生命的喻示。正如麦浪在平原上起伏不定,人生也是充满波折和起伏的。这种对生命的描绘,与诗人内心的疑问和困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山脉延伸至楚国边境,以及中原四百个州的地势隔断。这里山与地的隔断象征着现实与理想、内心与外界的分离。诗人感叹现实的局限,对于自身的处境感到无奈。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站在栏杆上,夜晚领悟生命的意义。沧波渺处起沙鸥,表达了诗人在远方看到波涛起伏的景象,而沙鸥的飞翔则象征着追求自由和超越困境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描绘遥远而模糊的景象,以及内心的困惑和迷茫,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人生中矛盾和困扰的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同罗季能章成父张子直登樊城制胜楼》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tóng luó jì néng zhāng chéng fù zhāng zi zhí dēng fán chéng zhì shèng lóu
同罗季能章成父张子直登樊城制胜楼

bì chóu liáo fù shàng céng lóu, shàng dào céng lóu zhuǎn gèng chóu.
避愁聊复上层楼,上到层楼转更愁。
yǎo yǎo qīng yān yú jiā sāi, lín lín cuì làng mài píng chóu.
杳杳青烟榆夹塞,鳞鳞翠浪麦平畴。
shān lián chǔ diān sān qiān lǐ, dì gé zhōng yuán sì bǎi zhōu.
山连楚甸三千里,地隔中原四百州。
lì jǐn lán gàn yè lǐng huì, cāng bō miǎo chù qǐ shā ōu.
立尽栏干夜领会,沧波渺处起沙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同罗季能章成父张子直登樊城制胜楼》专题为您介绍同罗季能章成父张子直登樊城制胜楼古诗,同罗季能章成父张子直登樊城制胜楼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曾伯著名诗词

《满江红(招云岩、朔斋于雷园,二公用前雪韵赋梅)》 《水调歌头(长沙中秋约客赏月)》 《水调歌头(丙戌寿蜀阃)》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八声甘州(癸丑生朝)》 《一剪梅(乙卯中秋)》 《八声甘州(和刘仓贺蜀捷)》 《声声慢(赋红梅)》 《念奴娇(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 《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 《贺新郎(自和前韵)》

您也许还喜欢

《挽史鲁公》李曾伯 《挽史鲁公》李曾伯 《晚宿大塘市》李曾伯 《五月闻蛩有感》李曾伯 《午行即事》李曾伯 《戊申春偶成》李曾伯 《戊申和嘉兴守瑞麦行》李曾伯 《湘南楼落成和林书记韵》李曾伯 《襄捷和书院韵》李曾伯 《晓行梧桐岭》李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