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
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
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
分类: 春天写景寒食节思念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寄情》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
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
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早春时节盛开的梅花。诗人观赏着这朵灼灼的梅花,它是东南方向上最早开放的。诗人把梅花摘了回来,但觉得玩赏还不够,梅花在他的手中渐渐凋谢。梅花的芳香消失了,诗人感到遗憾,并怀念起梅花曾经的怀抱。他想到这朵梅花是否没有后续的开放,所以心念着这朵梅花开得好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梅花的盛开和凋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感慨和思考。梅花作为早春的代表花卉,虽然开放时间较早,但它的花期却很短暂,芳香也容易消散。诗人将梅花摘回家中,希望能够更久地欣赏它,但梅花却在他的手中逐渐凋谢,这使诗人感到惋惜和怀念。诗人的内心感叹着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美好的追求和珍惜的态度。

此外,诗中还有对梅花后续开放的念想,诗人希望梅花开得好,暗示了他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和祝愿。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脆弱性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寄情》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jì qíng
寄情

zhuó zhuó zǎo chūn méi, dōng nán zhī zuì zǎo.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
chí lái wán wèi zú, huā xiàng shǒu zhōng lǎo.
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fāng xiāng xiāo zhǎng wò, chàng wàng shēng huái bào.
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
qǐ wú hòu kāi huā, niàn cǐ xiān kāi hǎo.
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寄情》专题为您介绍寄情古诗,寄情白居易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白居易著名诗词

《长恨歌》 《钱塘湖春行》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忆江南·江南好》 《卖炭翁》 《观刈麦》 《忆江南词三首》 《琵琶行/琵琶引》 《暮江吟》 《南浦别》 《大林寺桃花》 《池上》

您也许还喜欢

《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夸胜事…长句以赠之》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李相公》白居易 《吴宫辞》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白居易 《席上答微之》白居易 《答微之上船后留别》白居易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一无泊字)》白居易 《答微之夸越州州宅》白居易 《微之重夸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白居易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郡楼月下吟玩…寄微之》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