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圭法师过金秀才隐居(二首)》 袁凯

明代   袁凯
幽人读书黄浦上,萧条茅屋倚溪傍。
霜沾木叶深深赤,潮杂溪流混混黄。
旁舍杯盘多芋栗,秋园门巷亦馨香。
为语当时仲长统,输君清旷自徜徉。
程孟阳曰:“金、元人亦多学杜,未有如此翁之自然者。
妙在旷达,较刘青田尚多着意。
分类:

作者简介(袁凯)

袁凯头像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次圭法师过金秀才隐居(二首)》袁凯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圭法师过金秀才隐居(二首)》是明代袁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居读书的隐士和金秀才的交流场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幽居的人在黄浦上读书,
破旧的茅屋依偎在溪边。
霜沾着树叶,变得深红,
潮水与溪流交织成黄色。
旁边的屋子里盛满了芋和栗,
秋园的门巷也弥漫着馨香。
当时的仲长统说:“金、元时代的人也多学习杜牧,但没有像这位老人那样自然。他的妙处在于旷达,比起刘青田还更加注重自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的读书人和金秀才的相遇。隐士居住在黄浦边,茅屋倚靠在溪水旁边,萧条而宁静。诗中描绘的景物有树叶上沾满了霜,变得深红,溪水与潮水混合形成黄色的画面。旁边的屋子里盛满了芋和栗子,秋园中弥漫着香气。这些景物勾勒出了一幅幽静而宜人的画面。

诗中的隐士以旷达的姿态自然地度过他的日子,专心读书,不受世事的干扰。他的旷达和自然让当时的仲长统赞叹不已,认为金、元时代的学者虽然也学习了杜牧的风格,但没有像这位隐士那样表现出如此自然的风采。这种自然的表达方式与刘青田的作品相比,更加注重真实和自然。

整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幽静的隐士生活和读书的情景,展现了袁凯对自然和旷达的追求。通过对比金、元时代学者的学习和刘青田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真实表达的赞美,强调了自然和真实的重要性。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对自然的崇尚,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圭法师过金秀才隐居(二首)》袁凯 拼音读音参考

cì guī fǎ shī guò jīn xiù cái yǐn jū èr shǒu
次圭法师过金秀才隐居(二首)

yōu rén dú shū huáng pǔ shàng, xiāo tiáo máo wū yǐ xī bàng.
幽人读书黄浦上,萧条茅屋倚溪傍。
shuāng zhān mù yè shēn shēn chì, cháo zá xī liú hùn hùn huáng.
霜沾木叶深深赤,潮杂溪流混混黄。
páng shě bēi pán duō yù lì, qiū yuán mén xiàng yì xīn xiāng.
旁舍杯盘多芋栗,秋园门巷亦馨香。
wèi yǔ dāng shí zhòng zhǎng tǒng, shū jūn qīng kuàng zì cháng yáng.
为语当时仲长统,输君清旷自徜徉。
chéng mèng yáng yuē:" jīn yuán rén yì duō xué dù, wèi yǒu rú cǐ wēng zhī zì rán zhě.
程孟阳曰:“金、元人亦多学杜,未有如此翁之自然者。
miào zài kuàng dá, jiào liú qīng tián shàng duō zhuó yì.
妙在旷达,较刘青田尚多着意。
"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圭法师过金秀才隐居(二首)》专题为您介绍次圭法师过金秀才隐居(二首)古诗,次圭法师过金秀才隐居(二首)袁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袁凯著名诗词

《京师得家书》 《客中除夕》 《白燕》 《诸公携酒苏台饯别醉归海上作此奉谢》 《过浔阳》 《寄顾文昭》 《题妓展僧僧像》 《调王生》 《登阁》 《城西送邓生》 《江上逢郑老》 《瓜步夜泊》

您也许还喜欢

《次广西省朱郎中熙见寄韵(二首)》袁凯 《次广西省朱郎中熙见寄韵(二首)》袁凯 《次方明谦指挥海上筑城韵(二首)》袁凯 《次方明谦指挥海上筑城韵(二首)》袁凯 《偕黄叔明王元吉钱伯云张梦辰金彦振元夕观灯》袁凯 《寄家书》袁凯 《龙江夜行》袁凯 《江上(二首)》袁凯 《江上(二首)》袁凯 《无题(五首)》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