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亭留别》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
昔时蹙促为迁客,今日从容自去官。
优诏幸分四皓秩,祖筵惭继二疏欢。
尘缨世网重重缚,回顾方知出得难。
分类: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长乐亭留别》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长乐亭留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在诗中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从官职上退隐的态度。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灞浐风烟函谷路,
曾经几度别长安。
昔时蹙促为迁客,
今日从容自去官。
优诏幸分四皓秩,
祖筵惭继二疏欢。
尘缨世网重重缚,
回顾方知出得难。

诗中通过描绘灞浐风烟和函谷路来营造出离别的氛围。诗人回忆曾经多次离开长安的经历,形容自己当时心情紧张,如同是被逐客一般。而今日,诗人则从容地选择自愿离去官职。他将自己在朝廷获得的优厚待遇与祭祖的庆祝活动相比较,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参与和继承祖辈的荣耀。最后两句则表达了现实世界的纷扰和束缚,使得诗人对过去的选择和今天的退隐更加明显和有意义。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和退隐的思考和感悟。他以自己过去离去长安的情景来形容当时的不安和不确定,以对比的方式凸显了从容自愿离去官职的与众不同。诗人通过自比祖先的庆祝活动来显示自己的自谦和退让,明确了对于官位和权势的舍弃。诗人最后则以世间纷扰之象来衬托自己的退隐之难和决心,显示了自己有目标、有主见的个性特征。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色,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对比手法,以及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通篇流畅自然,形象生动,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陶醉于自然之中的欢愉情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长乐亭留别》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cháng lè tíng liú bié
长乐亭留别

bà chǎn fēng yān hán gǔ lù, céng jīng jǐ dù bié cháng ān.
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
xī shí cù cù wèi qiān kè,
昔时蹙促为迁客,
jīn rì cóng róng zì qù guān.
今日从容自去官。
yōu zhào xìng fēn sì hào zhì, zǔ yán cán jì èr shū huān.
优诏幸分四皓秩,祖筵惭继二疏欢。
chén yīng shì wǎng chóng chóng fù, huí gù fāng zhī chū dé nán.
尘缨世网重重缚,回顾方知出得难。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长乐亭留别》专题为您介绍长乐亭留别古诗,长乐亭留别白居易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白居易著名诗词

《长恨歌》 《钱塘湖春行》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忆江南·江南好》 《卖炭翁》 《观刈麦》 《忆江南词三首》 《琵琶行/琵琶引》 《暮江吟》 《南浦别》 《大林寺桃花》 《池上》

您也许还喜欢

《陕府王大夫相迎偶赠》白居易 《别陕州王司马》白居易 《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白居易 《答崔十八见寄》白居易 《赠皇甫宾客》白居易 《归履道宅》白居易 《问江南物》白居易 《萧庶子相过》白居易 《答尉迟少尹问所须》白居易 《咏闲》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