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龙池篇》 张九龄

唐代   张九龄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
飞龙已向珠潭出,积水仍将银汉连。
岸傍花柳看胜画,浦上楼台问是仙。
我后元符从此得,方为万岁寿图川。
分类:

作者简介(张九龄)

张九龄头像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奉和圣制龙池篇》张九龄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译文:

《奉和圣制龙池篇》

神龙自天降碧泉,泉水灵动源源延。飞龙腾空出珠潭,水面连结银汉天。

岸边花柳如画景,浦上楼台问君仙。我此后将图川万岁,元符年号世界传。

诗意:

这首诗是张九龄为唐王朝的元符年号而作的祝寿诗。诗中描述了天启宫中的龙池,水色碧绿,灵动而源源不断。一条巨龙腾空而起,从珠潭中冲出,与水面上的银河连成一线。岸边的花柳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楼台上的人们都惊叹不已,纷纷称赞此景似仙境。张九龄表示,从此以后,他将为元符年号而效力,祝愿天子万寿无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以及人们对此景的赞美和对天子的祝愿。通过形容神龙生碧泉,描绘了泉水灵动、源源不断的样子,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这里的神奇和灵气。将飞龙与银河相连,更彰显了这幅景象的壮丽和仙境般的美景。最后,诗人自称将为元符年号而效力,表达了自己对天子的忠诚和祝福之情。整首诗以其美妙的描绘和表达,让人能够想象出被赞美之景,同时也点缀了作者忠诚的情感,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抒发美景和寄托情怀的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奉和圣制龙池篇》张九龄 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lóng chí piān
奉和圣制龙池篇

tiān qǐ shén lóng shēng bì quán, quán shuǐ líng yuán jìn yí yán.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
fēi lóng yǐ xiàng zhū tán chū,
飞龙已向珠潭出,
jī shuǐ réng jiāng yín hàn lián.
积水仍将银汉连。
àn bàng huā liǔ kàn shèng huà, pǔ shàng lóu tái wèn shì xiān.
岸傍花柳看胜画,浦上楼台问是仙。
wǒ hòu yuán fú cóng cǐ dé, fāng wèi wàn suì shòu tú chuān.
我后元符从此得,方为万岁寿图川。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奉和圣制龙池篇》专题为您介绍奉和圣制龙池篇古诗,奉和圣制龙池篇张九龄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张九龄著名诗词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西江夜行》 《感遇十二首·其一》 《感遇·江南有丹橘》 《答陆澧》 《春江晚景》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感遇十二首》 《赋得自君之出矣》 《归燕诗》 《感遇十二首·其四》 《送韦城李少府》

您也许还喜欢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张九龄 《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张九龄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张九龄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张九龄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张九龄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张九龄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