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宿野寺》 雍陶

唐代   雍陶
塞上蕃僧老,天寒疾上关。
远烟平似水,高树暗如山。
去马朝常急,行人夜始闲。
更深听刁斗,时到磬声间。
分类:

作者简介(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塞上宿野寺》雍陶 翻译、赏析和诗意

《塞上宿野寺》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塞上的野寺,蕃僧年老,天寒疾病缠身。远处的烟雾平展,宛如水面般广阔;高大的树木隐没,宛如山峦般深沉。离别的马儿早晨匆匆,行人夜晚才得安闲。更加深沉地聆听鸟鸣,时而传来寺钟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在边塞上的一座野寺。诗人首先描述了一位年老的蕃僧,他在严寒的天气中面临疾病的折磨,艰难地登上关隘。然后诗人以景物描写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和宁静。远处的烟雾弥漫,仿佛是一片平静的水面;高大的树木掩映下,宛如巍峨的山峦。接着诗人描绘了旅行者的情景,他们的马匹清晨匆忙启程,而行人们则在夜晚才能够得到片刻的宁静。最后,诗人强调了安静的氛围,他们专注地聆听着鸟儿的鸣叫声,并时不时传来寺钟的悠扬声音。

赏析:
《塞上宿野寺》通过对边塞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寂静和艰辛。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准确,通过对远处烟雾和高树的形容,呈现出广袤而难以触及的边塞景色。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蕃僧老的疾病和行人的匆忙与夜晚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边塞生活的辛苦和不易。最后,诗人通过对鸟鸣和寺钟声的描写,强调了宁静和专注的氛围,传达了蕃僧们在寺庙中默默奉行佛法的精神。

整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现了边塞地区的特殊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寂静宁静的向往。这首诗写实而含蓄,以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塞上宿野寺》雍陶 拼音读音参考

sāi shàng sù yě sì
塞上宿野寺

sāi shàng fān sēng lǎo, tiān hán jí shàng guān.
塞上蕃僧老,天寒疾上关。
yuǎn yān píng shì shuǐ, gāo shù àn rú shān.
远烟平似水,高树暗如山。
qù mǎ cháo cháng jí, xíng rén yè shǐ xián.
去马朝常急,行人夜始闲。
gēng shēn tīng diāo dǒu, shí dào qìng shēng jiān.
更深听刁斗,时到磬声间。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塞上宿野寺》专题为您介绍塞上宿野寺古诗,塞上宿野寺雍陶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雍陶著名诗词

《题君山/洞庭诗》 《山行》 《城西访友人别墅》 《天津桥望春》 《蝉》 《送蜀客》 《经杜甫旧宅》 《望月怀江上旧游》 《武侯庙古柏》 《孤桐》 《闻杜鹃二首》 《非酒》

您也许还喜欢

《寒食夜池上对月怀友》雍陶 《自述》雍陶 《送契玄上人南游》雍陶 《少年行(一作汉宫少年行)》雍陶 《咏双白鹭(一作崔少府池鹭)》雍陶 《晴诗(一作塞路初晴)》雍陶 《送徐山人归睦州旧隐》雍陶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雍陶 《忆山寄僧》雍陶 《赠玉芝观王尊师》雍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