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无相禅师》 罗隐
惟有马当山上客,死门生路两相忘。
作者简介(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赠无相禅师》罗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无相禅师》是唐代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禅宗思想,表达了对世俗繁忙生活的担忧和对超脱尘世烦恼的向往。
中文译文:
人人都在说追求名利只是空虚,心里却陷于市井纷扰。
唯有这位客人住在马当山上,对生死和凡俗已经忘却。
诗意: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罗隐对尘世繁忙生活的批判和对禅宗的崇敬。诗中的“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揭示了世俗人们对功名利禄追逐的焦虑和虚无。而“马当山上客”则象征着一位修行禅宗的僧人,通过超脱尘世的境界,忘却生死和凡俗烦恼。
赏析:
《赠无相禅师》是一首立意深邃的诗词。通过对世俗生活和禅宗修行的对比描绘,罗隐呈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他以“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来指责世俗追求和功利主义,并通过“马当山上客”来表达对修行者的向往和崇敬。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现实困扰的痛苦和对超越尘世束缚的追求。这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启发人们反思生活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赠无相禅师》罗隐 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wú xiāng chán shī
赠无相禅师
rén rén jǐn dào shì kōng wáng, xīn lǐ máng yú shì jǐng máng.
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
wéi yǒu mǎ dāng shān shàng kè, sǐ mén shēng lù liǎng xiāng wàng.
惟有马当山上客,死门生路两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