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新罗僧归本国》 贯休

唐代   贯休
忘身求至教,求得却东归。
离岸乘空去,终年无所依。
月冲阴火出,帆拶大鹏飞。
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
分类:

作者简介(贯休)

贯休头像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送新罗僧归本国》贯休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新罗僧归本国

忘身求至教,求得却东归。
离岸乘空去,终年无所依。
月冲阴火出,帆拶大鹏飞。
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

译文:
送新罗僧回国

忘掉尘世的身躯,追寻真正的教义,
虽然寻得归宿,却又东方归去。
离开岸边,乘着风帆飞翔,
一年四季都没有停歇之处。
月亮冲出阴云,点燃熊熊的篝火,
船帆被大鹏鸟拍打而飞翔。
一直想着回到故土,
应该穿上紫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新罗僧侣追求佛法的旅程。诗人贯休通过描写僧侣舍弃自我、追求真理的精神,表达了人们对于追求内心真正意义的追求和归宿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忘身求至教”,表明僧侣追求佛法的决心,并且决心要摆脱尘世的束缚。第二句“求得却东归”,则表达了僧侣最终选择回到故乡的决定。整首诗以“忘身”、“求至教”、“东归”等词语为纽带,展现出僧侣追求精神解放,归宿的内心动力。

接下来的几句诗描述了僧侣在回国的旅程中的艰辛和孤独。他离开岸边,乘着风帆飞翔,象征着他寻求真理的道路陡峭而困难。他在一年的征程中不停地飘泊,没有停歇之处。诗中的“月冲阴火出,帆拶大鹏飞”则表达了僧侣对于自己还乡的期待和憧憬。

诗的最后一句“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则表明僧侣对于回到故土的向往和渴望。穿上紫衣,象征着他即将成就一个高贵的地位。

整首诗以简练、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僧侣追求真理的旅程。通过描绘僧侣身世和内心决心的转变,诗意深远,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于追求自我内心的真正意义和人生归宿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新罗僧归本国》贯休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xīn luó sēng guī běn guó
送新罗僧归本国

wàng shēn qiú zhì jiào, qiú dé què dōng guī.
忘身求至教,求得却东归。
lí àn chéng kōng qù, zhōng nián wú suǒ yī.
离岸乘空去,终年无所依。
yuè chōng yīn huǒ chū, fān zā dà péng fēi.
月冲阴火出,帆拶大鹏飞。
xiǎng dé huán xiāng hòu, duō yīng zhe zǐ yī.
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新罗僧归本国》专题为您介绍送新罗僧归本国古诗,送新罗僧归本国贯休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贯休著名诗词

《献钱尚父》 《春》 《春送僧》 《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三峡闻猿》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舜颂》 《行路难》 《山茶花》 《杞梁妻》 《读离骚经》 《相和歌辞·善哉行》

您也许还喜欢

《避寇入银山》贯休 《闻友人驾前及第》贯休 《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时黄贼陷东阳公避地于浙右)》贯休 《送崔尚书朝觐》贯休 《寒夜有怀同志》贯休 《寄新定桂雍》贯休 《赠灵鹫山道润禅师院》贯休 《干霄亭晚望怀王棨侍郎》贯休 《海边见罗邺》贯休 《送僧之东都》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