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剡山》 贯休
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
荒林猴咬栗,战地鬼多年。
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作者简介(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送僧归剡山》贯休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僧归剡山》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送僧人归归隐山林的场景。
中文译文:
远逃为乱处,
寺与石城连。
木落归山路,
人初刈剡田。
荒林猴咬栗,
战地鬼多年。
好去楞伽子,
精修莫偶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送僧人归隐山林为主题,首句“远逃为乱处”,暗示了僧人逃离战乱的混乱世界,来到了僻静的山林。接下来,“寺与石城连”,说明僧人所去的地方与山林相连,有一片宁静的寺庙存在。
第三、四句写“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这里的“归山路”暗喻僧人归隐山林的道路,也可以理解为归心向善的道路。而“人初刈剡田”描绘了僧人所在地荒野中人们刚刚开始准备耕种的景象,和僧人选择离开尘世隐居相呼应。
接下来的两句“荒林猴咬栗,战地鬼多年”则点出了僧人所处的地方荒凉的景象和曾经的战乱。荒林中的猴子咬着栗子,表明这个地方的人迹罕至,而“战地鬼多年”则暗示了此地曾经历过长期的战乱和残酷。
最后两句“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是诗人对僧人送别的嘱咐和祝福。楞伽子是佛教经典之一,诗中的“好去”是劝僧人继续前往修行的道路,同时也提醒他要专心用心,不要粗心马虎。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送僧人归隐山林的情景,描绘了僧人逃离战争的痛苦,追求心灵的净土的意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僧人去处的寄托,表达了对安静和宁祥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既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乱世的思考和对正道的追求。
《送僧归剡山》贯休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sēng guī shàn shān
送僧归剡山
yuǎn táo wèi luàn chù, sì yǔ shí chéng lián.
远逃为乱处,寺与石城连。
mù luò guī shān lù, rén chū yì shàn tián.
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
huāng lín hóu yǎo lì, zhàn dì guǐ duō nián.
荒林猴咬栗,战地鬼多年。
hǎo qù léng jiā zi, jīng xiū mò ǒu rán.
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