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僧通状》 李翱

唐代   李翱
上岁童子,二十受戒。
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口称贫道,有钱放债。
量决十下,牒出东界。
分类:

《断僧通状》李翱 翻译、赏析和诗意

《断僧通状》是唐代诗人李翱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少年僧人在受戒后的遭遇和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上岁童子,二十受戒。
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口称贫道,有钱放债。
量决十下,牒出东界。

诗意上,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僧人的形象。这位年轻的童子在上一个岁数时决定剃度出家,到了二十岁正式受到僧侣的戒律。然而,他却不再受到君王的接见,父母也不再向他行拜礼。他自称贫道,然而有钱却借贷给别人。他定量地决定呈报东界(指交出或分派出东方的事务)。

赏析上,这首诗揭示了僧人在世俗社会中的尴尬和无奈。尽管他已经受到了戒律,决定了修行的道路,但他却面临了社会角色的转变。君王不再接见他,父母也不再像往常一样对他尽孝,这是对世俗社会对待僧人的冷漠和疏远的写照。诗中的“口称贫道,有钱放债”也传达出僧人虽然自称贫道,却还是有着经济上的能力,这或许暗示了世俗社会中名义上属于“清贫”但实际却能从中获益的现象。最后一句“量决十下,牒出东界”则是诗人抒发出自己在这个尴尬境况下,力求清晰决绝的心境。

总结而言,《断僧通状》通过描绘一位少年僧人的遭遇,折射出了世俗社会对待僧人的冷漠和僧人自身的无奈。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也展示了诗人通过修辞和写意的手法表达世俗与清净的对比,最后通过诗人的心境与态度表明自己对这种冷漠和无奈的把握与回应。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断僧通状》李翱 拼音读音参考

duàn sēng tōng zhuàng
断僧通状

shàng suì tóng zǐ, èr shí shòu jiè.
上岁童子,二十受戒。
jūn wáng bù cháo, fù mǔ bù bài.
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kǒu chēng pín dào, yǒu qián fàng zhài.
口称贫道,有钱放债。
liàng jué shí xià, dié chū dōng jiè.
量决十下,牒出东界。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断僧通状》专题为您介绍断僧通状古诗,断僧通状李翱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翱著名诗词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断僧通状》 《戏赠诗》 《奉酬刘言史宴光风亭》 《广庆寺》 《拜禹歌》 《赠毛仙翁》

您也许还喜欢

《判僧云晏五人聚赌喧诤语》韩滉 《判道士黄山隐》皇甫大夫 《碾驴鞍判》罗绍威 《批州符》萧结 《判部民诉主簿牒》王鲁 《戏为冥吏判》伶人 《自状》张翱 《刺左右膊诗》赵武建 《刺左臂膊诗》宋元素 《刺左右膊句》张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