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 赵长卿

宋代   赵长卿
桂华蟾魄,到中秋、只有人闻一六。
浩渺清风因唤起,千里吹飞鸿鹄。
碧落翻花,瑶空隐瑞,声节琅玕筑。
板怀玉燕,此时嘉梦重育。
始信名在丹台,曈方八百,子已三千熟。
麟脯灵瓜那更有,琼斝神仙_醁。
秋水春山,柳腰花面,一醉霓裳曲。
长生清净,自然何用辟谷。
分类: 咏物竹子 念奴娇

作者简介(赵长卿)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赵长卿 翻译、赏析和诗意

《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是宋代赵长卿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桂华蟾魄,到中秋,只有人闻一六。
浩渺清风因唤起,千里吹飞鸿鹄。
碧落翻花,瑶空隐瑞,声节琅玕筑。
板怀玉燕,此时嘉梦重育。
始信名在丹台,曈方八百,子已三千熟。
麟脯灵瓜那更有,琼斝神仙_醁。
秋水春山,柳腰花面,一醉霓裳曲。
长生清净,自然何用辟谷。

诗意:
这首诗词是赵长卿为庆祝张南丰的生日而创作的。诗中以中秋节为背景,描绘了月圆之夜的美景和寄托了对友谊的祝福。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相融的理念,并借此寄托了对友情的深情祝福和对生命美好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中秋节的月圆之夜为背景,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描绘了桂树的华美和明亮的月光,以及清风吹起时鸿鹄飞翔的壮丽景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的向往。

诗中还融入了对友情的祝福和美好寄托。诗人提到了名为张南丰的朋友,祝愿他的名声能够如同千年古塔般耐久,子孙繁衍至三千人之多。诗中还提到了一些神奇的美食和饮品,如麒脯和灵瓜,以及琼斝(一种器皿)和仙醁(神仙所饮的酒),这些象征着友情的珍贵和友谊的美好。

最后几句表达了对长生和清净的向往,诗人认为长生和清净并非需要通过苦行和辟谷来实现,而是应该自然而然地追求。这表明诗人对于生命的态度,主张顺应自然,享受人生,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美好的祝福,同时倡导了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赵长卿 拼音读音参考

niàn nú jiāo shàng zhāng nán fēng shēng rì
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

guì huá chán pò, dào zhōng qiū zhǐ yǒu rén wén yī liù.
桂华蟾魄,到中秋、只有人闻一六。
hào miǎo qīng fēng yīn huàn qǐ, qiān lǐ chuī fēi hóng hú.
浩渺清风因唤起,千里吹飞鸿鹄。
bì luò fān huā, yáo kōng yǐn ruì, shēng jié láng gān zhù.
碧落翻花,瑶空隐瑞,声节琅玕筑。
bǎn huái yù yàn, cǐ shí jiā mèng zhòng yù.
板怀玉燕,此时嘉梦重育。
shǐ xìn míng zài dān tái, tóng fāng bā bǎi, zi yǐ sān qiān shú.
始信名在丹台,曈方八百,子已三千熟。
lín pú líng guā nà gèng yǒu, qióng jiǎ shén xiān lù.
麟脯灵瓜那更有,琼斝神仙_醁。
qiū shuǐ chūn shān, liǔ yāo huā miàn, yī zuì ní cháng qū.
秋水春山,柳腰花面,一醉霓裳曲。
cháng shēng qīng jìng, zì rán hé yòng bì gǔ.
长生清净,自然何用辟谷。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赵长卿专题为您介绍《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赵长卿的诗词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诗意词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赵长卿著名诗词

《卜算子》 《临江仙·暮春》 《武陵春》 《潇湘夜雨·灯词》 《水调歌头(中秋)》 《阮郎归(咏春)》 《一剪梅(秋雨感悲)》 《更漏子·烛消红》 《夏云峰(初秋有作)》 《如梦令》 《水龙吟》 《阮郎归·客中见梅》

您也许还喜欢

《好事近》赵长卿 《好事近》赵长卿 《柳长春(上董倅)》赵长卿 《武陵春(上马宰)》赵长卿 《临江仙(上祝丞)》赵长卿 《喜迁莺(上魏安抚)》赵长卿 《鹊桥仙(上张宣机)》赵长卿 《柳梢青(拾遗)》赵长卿 《贺新郎》赵长卿 《东坡引》赵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