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暮春旅怀)》 刘辰翁

宋代   刘辰翁
无肠可断听花雨。
沈沈已是三更许。
如此残红那得住。
一春情绪。
半生羁旅。
寂寞空山语。
霖铃不是相思阻。
四十平分犹过五。
渐远不知何杜宇。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人在江南路。
分类: 青玉案

作者简介(刘辰翁)

刘辰翁头像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青玉案(暮春旅怀)》刘辰翁 翻译、赏析和诗意

《青玉案(暮春旅怀)》是宋代诗人刘辰翁的一首诗,讲述了诗人在旅途中怀念故乡的情感。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肠可断听花雨。
沈沈已是三更许。
如此残红那得住。
一春情绪。 半生羁旅。
寂寞空山语。
霖铃不是相思阻。
四十平分犹过五。
渐远不知何杜宇。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人在江南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怀念故乡的心情。诗人听到了无法割舍的花雨声,已经是深夜三更了,看到了残留的花瓣,感受到了一春的情绪,却一直过着半生的流浪。孤独的诗人在空山中自言自语,雨声敲击铃铛的声音并没有阻挡相思之情。虽然四十年的时间分成了五段,但是渐渐地远离了曾经的故乡,不知道何时会再次听到杜宇的鸣叫。因此,诗人建议自己回家,回到江南的路上。

赏析:
这首诗以凄美的笔调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人用“无肠可断听花雨”这一句话,表达了他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情感。在他的眼中,这场花雨象征着一段旅程的结束,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告别。这场花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在这首诗中,诗人也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比如“沈沈已是三更许”和“如此残红那得住”这两句话,将蒙蒙细雨中的寂静与残留的花瓣的落寞对比起来,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总之,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刻画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也让读者对故乡和生命的意义有所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青玉案(暮春旅怀)》刘辰翁 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yù àn mù chūn lǚ huái
青玉案(暮春旅怀)

wú cháng kě duàn tīng huā yǔ.
无肠可断听花雨。
shěn shěn yǐ shì sān gēng xǔ.
沈沈已是三更许。
rú cǐ cán hóng nà de zhù.
如此残红那得住。
yī chūn qíng xù.
一春情绪。
bàn shēng jī lǚ.
半生羁旅。
jì mò kōng shān yǔ.
寂寞空山语。
lín líng bú shì xiāng sī zǔ.
霖铃不是相思阻。
sì shí píng fēn yóu guò wǔ.
四十平分犹过五。
jiàn yuǎn bù zhī hé dù yǔ.
渐远不知何杜宇。
bù rú guī qù.
不如归去。
bù rú guī qù.
不如归去。
rén zài jiāng nán lù.
人在江南路。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青玉案(暮春旅怀)》刘辰翁专题为您介绍《青玉案(暮春旅怀)》刘辰翁的诗词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诗意词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刘辰翁著名诗词

《忆秦娥》 《柳梢青·春感》 《忆江南》 《兰陵王·丙子送春》 《西江月·新秋写兴》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桂枝香·吹箫人去》 《忆秦娥》 《宝鼎现·春月》 《永遇乐·璧月初晴》 《水调歌头》 《如梦令》

您也许还喜欢

《踏莎行(雨中观海棠)》刘辰翁 《踏莎行(上元月明,无灯,明日霰雨屡作)》刘辰翁 《踏莎行》刘辰翁 《踏莎行》刘辰翁 《踏莎行(樱桃词)》刘辰翁 《烛影摇红(嘲王槐城独赏无月)》刘辰翁 《烛影摇红(丙子中秋泛月)》刘辰翁 《烛影摇红(立春日雪,和秋崖韵)》刘辰翁 《念奴娇(槐城赋以自寿,又和韵见寿,三和谢之)》刘辰翁 《念奴娇》刘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