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百里湖》 查慎行

清代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分类: 爱情相思

作者简介(查慎行)

查慎行头像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渡百里湖》查慎行 翻译、赏析和诗意

《渡百里湖》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湖面宽广千顷,湖水浅得只需半支篙。
远处的帆船仿佛静止不动,原野上的树木竞相高耸。
尽管今年已经有了秋旱,人们仍然期待着雨水的滋润。
即便是干枯的鱼鳞也能重新恢复生机,我又何惧波浪的汹涌?

诗意:
《渡百里湖》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湖泊景象,通过对湖面、湖流、帆船、树木和天气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湖泊宽广辽阔,湖水浅得只需半支篙,形象地展现了湖泊的壮阔景色。远处的帆船仿佛静止不动,原野上的树木竞相高耸,给人以宁静和壮美的感觉。

然而,诗人并未将这些景色描绘为纯粹的景观,而是通过对秋旱和人们期盼雨水的描写,融入了对人类命运和自然力量的思考。诗中提到今年已经有了秋旱,但人们仍然期待着雨水的滋润,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恩赐的渴望和对干旱的焦虑。最后两句“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表达了诗人的坚强和勇敢,他认为即便是干枯的鱼鳞也能重新恢复生机,他又何惧波浪的汹涌?这表达了诗人对困境的豁达和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赏析:
《渡百里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湖泊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自然的期待,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类命运和自然力量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的心理感受的揭示,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困境的勇敢面对。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湖泊的广阔和帆船的静止与树木的高耸,展现了一种壮丽与宁静并存的景象。这种对比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给人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诗人还通过描写秋旱和人们期盼雨水的心情,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干旱的忧虑。最后的两句“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表达了诗人的勇敢和乐观,传递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坚定信心,勇敢面对的思想。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辽阔和人类的豁达。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他的豁达和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渡百里湖》查慎行 拼音读音参考

dù bǎi lǐ hú
渡百里湖

hú miàn kuān qiān qǐng, hú liú qiǎn bàn gāo.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yuǎn fān rú bù dòng, yuán shù jìng xiāng gāo.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suì yǐ zhàn qiū hàn, mín yóu wàng yǔ gāo.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hé lín rú kě huó, wú gǎn wèi bō tāo?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渡百里湖》专题为您介绍渡百里湖古诗,渡百里湖查慎行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查慎行著名诗词

《舟夜书所见》 《晓过鸳湖》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三闾祠》 《渡黄河》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早过淇县》 《雨过桐庐》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渡百里湖》 《邺下杂咏(四首选一)》

您也许还喜欢

《寒夜次潘岷原韵》查慎行 《三闾祠》查慎行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查慎行 《雨过桐庐》查慎行 《渡黄河》查慎行 《早过淇县》查慎行 《邺下杂咏(四首选一)》查慎行 《晓过鸳湖》查慎行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查慎行 《晓过灵石》赵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