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食盐》 僧伽斯那

南北朝   僧伽斯那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分类: 小学文言文写人哲理故事

愚人食盐翻译及注释

翻译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食物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吃的,很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经过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

注释
1 食:食物。
2 闻已:听罢。
3 更:再次。
4 益:增加。
5 既:已经。
6 空:空口。
7 口爽:口味败坏。
8 所以:……的原因。
9 复:再。
10爽:差、败坏。
11智:智慧。
12故:缘故。
13反:反而。
14患:祸患。

愚人食盐佛典故事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一个很远的朋友家里去。主人便很殷勤地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人说:“放盐呀!之所以每样菜都好吃,是因为有盐,盐是百味之源。”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各位大众,世间各人有各人的智识,知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知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违害社会。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

  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人的智慧—开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以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至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人如宝贝一样,有的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说:我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以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多了,返而变成‘。本则故事意义就在这里。

《愚人食盐》僧伽斯那 拼音读音参考

yú rén shí yán
愚人食盐

xī yǒu yú rén, zhì yú tā jiā.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zhǔ rén yǔ shí, xián dàn wú wèi.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zhǔ rén wén yǐ, gèng wéi yì yán.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jì dé yán měi, biàn zì niàn yán:" suǒ yǐ měi zhě, yuán yǒu yán gù.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shǎo yǒu shàng ěr, kuàng fù duō yě?" yú rén wú zhì, biàn kōng shí yán.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shí yǐ kǒu shuǎng, fǎn wèi qí huàn.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愚人食盐》专题为您介绍愚人食盐古诗,愚人食盐僧伽斯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僧伽斯那著名诗词

《愚人食盐》

您也许还喜欢

《父善游》吕不韦 撰 《截竿入城》邯郸淳 撰 《世无良猫》乐钧 《人有亡斧者》吕不韦 撰 《曾子杀彘/曾子烹彘》韩非 《掩耳盗铃》吕不韦 撰 《杀驼破瓮》伽腽肭 《人有负盐负薪者》李延寿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元好问 《嫦娥奔月/嫦娥飞天》刘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