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饷菊有感》 张煌言

明代   张煌言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分类: 菊花抒怀

野人饷菊有感赏析

  首句“战罢秋风笑物华”,起势不凡,一个“战”字,一个“笑”字,使横戈疆场而又乐观坚贞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古典诗词不同于散文的句法,可以省略明确语法关系的连词、介词,甚至省略主语等,其意义往往要靠读者的想象来补充、疏通。这句诗就具有这种特点。省略了主语诗人,出现两个动词“战”与“笑”。按照节奏可以分为三顿:战罢——秋风——笑物华,读者通过想象将三顿联起来,意思便是:诗人打完仗归来,正是秋风飒飒,眼前呈现出一片美好的秋色;战斗间隙,才有心以审美的眼光观赏这宜人的景物,这里的“笑”是审美时的赏心悦目,也透露出诗人对祖国美好景物的热爱之情。“物华”,美好的景物。

  “野人偏自献黄花”,黄花即菊花。“偏自”二字耐人寻味。乡间老百姓为什么偏偏敬献菊花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是坚贞的象征。自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开始,就赋予菊花以孤高绝俗的品格。古人甚至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可见,乡人偏自献菊花,是对抗清英雄的崇高礼赞。诗的一、二句创造了赏菊的感情环境。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是全诗最铿锵有力、动人心魄的诗句。一、二句是叙述,叙述中充满诗情;三、四句是写景,借景抒情。“铁骨”“金心”指菊花不凡的茎枝和花朵。“骨”与“心”都将菊花拟人化,赋予菊以人的性格。“骨”用“铁”字修饰,“心”用“金”字限定,既写出了菊花的凌霜贞姿,又写出了诗人的英雄品格。这两句合起来是:已见菊花铁一般的茎枝经霜渐老,莫要让那花朵再遭受斜风冷雨的摧残。是写菊,又是写人,是写景,又是抒情,菊与人,景与情,洽合无间,融为一体,诗的最高境界便出现了。从喷泉里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爱国英雄的墨迹中也回荡着不凡的气势,那铮铮硬骨,那赤胆忠心,足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咏菊佳作颇多。但文人墨客笔下的菊花,往往以孤高傲世的姿态出现;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笔下,菊花则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战斗风姿出现。张煌言的这首诗可与黄巢诗媲美,赋予菊花独特的战斗风貌,读起来荡气回肠。

《野人饷菊有感》张煌言 拼音读音参考

yě rén xiǎng jú yǒu gǎn
野人饷菊有感

zhàn bà qiū fēng xiào wù huá, yě rén piān zì xiàn huáng huā.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yǐ kàn tiě gǔ jīng shuāng lǎo, mò qiǎn jīn xīn dài yǔ xié.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野人饷菊有感》专题为您介绍野人饷菊有感古诗,野人饷菊有感张煌言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张煌言著名诗词

《甲辰八月辞故里\将入武林》 《野人饷菊有感》 《忆西湖》 《辛丑秋虏迁闽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舣棹海滨》 《满江红 怀岳忠武》 《甲辰八月辞故里》 《长相思 秋》

您也许还喜欢

《甲辰八月辞故里\将入武林》张煌言 《钟山即事》王安石 《论积贮疏》贾谊 《拨不断·菊花开》马致远 《论诗五首·其一》赵翼 《论诗五首·其三》赵翼 《十七日观潮》陈师道 《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 《北山》王安石 《声无哀乐论》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