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徐渭

明代   徐渭
昨夜窗前风月时,数竿疏影响书帏。
今朝拓向溪藤上,犹觉秋声笔底飞。
分类:

作者简介(徐渭)

徐渭头像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竹》徐渭 翻译、赏析和诗意

《竹》是明代徐渭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昨夜窗前风月时,
数竿疏影响书帏。
今朝拓向溪藤上,
犹觉秋声笔底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风月美好的夜晚,坐在窗前,感受到竹影婆娑的景象。竹子的影子在窗帘上投下稀疏的斑驳,给人以一种宁静的感觉。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在第二天早晨将这个美景拓印到溪边的藤上,以便将这种秋天的声音带到自己的作品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影和秋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艺术的追求。首先,诗中的“昨夜窗前风月时”,表明作者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感受到了竹子的美丽景象。竹子是中国文人常用的意象之一,以其高洁、坚韧和谦逊的品质而受到推崇。其次,诗中的“数竿疏影影响书帏”形象地描绘出竹影在书房中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与夜晚的风月相得益彰。

后半部分的诗句“今朝拓向溪藤上,犹觉秋声笔底飞”则展示了作者的艺术追求。拓印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将自然景物的形状印在纸上,可以永久地保存下来。这里,作者将竹子的美景拓印到溪边的藤上,意味着他想将这种美景和秋天的声音带到自己的作品中。诗的最后一句“犹觉秋声笔底飞”表达了作者在写作时,感受到秋天的声音如同飞舞的笔尖,灵感源源不断地流淌。

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竹子的美丽景象和秋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徐渭创造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艺术的美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竹》徐渭 拼音读音参考

zhú

zuó yè chuāng qián fēng yuè shí, shù gān shū yǐng xiǎng shū wéi.
昨夜窗前风月时,数竿疏影响书帏。
jīn zhāo tà xiàng xī téng shàng, yóu jué qiū shēng bǐ dǐ fēi.
今朝拓向溪藤上,犹觉秋声笔底飞。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竹》专题为您介绍竹古诗,竹徐渭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徐渭著名诗词

《题《墨葡萄图》/题葡萄图》 《王元章倒枝梅画》 《龛山凯歌(六首选—)》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怀陈将军同甫(时镇滇,汉凿昆池于长安,而》 《沈叔子解番刀为赠二首》 《沈叔子解番刀为赠二首》 《酒徒》 《为郑先生题画四首,值大醉》 《频婆诗》 《题画梅》 《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

您也许还喜欢

《题墨葡萄诗》徐渭 《十月望十二月朔百舌群鸣连日腊朔之夜雷电彻》徐渭 《乙丑元日大雪,自饮自醉,遂呼王山人过尚》徐渭 《醉人》徐渭 《岳坟》徐渭 《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徐渭 《题画梅》徐渭 《频婆诗》徐渭 《为郑先生题画四首,值大醉》徐渭 《酒徒》徐渭